地标节:从战略构想到生态赋能中国地理标志发展之路
地标节(全称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以“万家机构共同发起创建”为愿景,锚定“锻造中国一流地标人才,打造中国五星地标品牌”目标,依托985211产业地标生态大系统顶层设计,自2020年年末起历经策划、调研与实践,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地理标志产业生态体系。截至2025年7月底,超5000个联合发起单位参与其中,形成以论坛、沙龙、万里行活动为载体,以专业公司矩阵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为中国地理标志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一、战略启航:从顶层设计到品牌奠基(2020 - 2024)
2020年年末,地标节开启前期策划与沟通,围绕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挖掘、产业升级路径展开战略研讨。2023年初,团队深入全国多地调研,分析区域地标资源禀赋,为后续活动布局奠定基础。
2024年成为地标节发展的里程碑之年:5月10日,“第八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发起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在内蒙古赤峰市启动,正式拉开地标节的序幕;8月8日,赤峰市敖汉旗“华夏第一村”成为关键节点,“中国地标节万里行”“跟着地理标志品牌文化传承人去旅行”活动盛大开启,300位发起人以彩旗方阵宣告启程,同时发布主题歌《中华龙凤》,将文化传播与品牌推广深度融合。同期举办的“国家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论坛”和组委会筹备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将该活动确立为“第一届中国·敖汉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 。10月19日,北京首届地标节50人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地标节迈入规范化运作阶段,联席主席制度的实施强化了组织架构,为后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多元拓展:从区域深耕到全国联动(2024 - 2025)
2024 - 2025年,地标节以密集的活动矩阵实现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扩张。继敖汉首会后,“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地标节发展大会”等相继举办,形成南北呼应的发展态势。2025年4月6日,中国地标节万里行北京启动仪式在世界公园举行,地标节正式发起成立国际地标节和世界地标节,构建起“中国地标节—国际地标节—世界地标节”的完整生态体系,标志着中国地理标志事业向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截至2025年7月底,地标节已累计举办10届地标节50人论坛、11期主题沙龙及上百场“中国地标节万里行”活动,持续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地标节打造了多个经典案例。如2024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1200人现场吃昭乌达羊肉手把肉”活动,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通过沉浸式的“草原盛宴”体验区设置,配合专业厨师的引导品鉴,借助直播吸引了5000万次观看,话题阅读量超2亿,带动昭乌达羊肉线上销量增长300%。
此外,地标节围绕翁牛特旗“荞麦之都”品牌,推动建立“荞麦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成全国首个荞麦数字化种植示范基地,还通过发行歌曲《荞麦花开》,将文化艺术与地标品牌深度融合。同时,地标节策划音乐MV拍摄、草原实景演唱会等系列活动,推动荞麦文化破圈传播,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翁牛特旗体验“荞麦之都”的魅力,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三、实体落地:从品牌运营到生态构建(2025年至今)
为深化地标节的产业价值,2025年起,地标节开启“从虚到实”的战略转型,通过全国性公司布局实现资源整合与市场落地。截至2025年7月底,地标节旗下已成立地标节(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地标节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近20家专业公司,从产业孵化、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为地理标志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未来展望:从生态完善到价值裂变
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地标节已从单一的活动平台发展为集文化传播、产业孵化、科技赋能、国际合作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体系。未来,地标节将依托985211产业地标生态大系统,持续深化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为乡村振兴与品牌强国战略提供创新样本与实践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