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农罕: 步同心印,不求闻达
8月2日下午2:30,《水一方谈书系列公益讲座——嘉州五老七贤之遍能尚人、李农罕、李伏伽》开讲,来自德阳、成都、攀枝花等地的听众济济一堂,认真聆听周一壶老师的精彩讲说。李农罕先生是四川江津人,抗战时期来到乐山,一到三江汇流处,即因乐山水秀山明遂留寓于此,直至终老。武汉大学西迁,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刘博平先生也来到了乐山,李农罕先生即成为他的第一个学生。 李先生从小喜欢写字刻印,跟随刘先生学习后,四十岁才又重新操刀刻印,一直到九十岁,一生金石相伴。他所刻印章不示人,除乐山之外不参展,亦绝少应酬,仅做朋友间交流。
▲现代李农罕先生“水一方书屋”印
周先生说,有眼力者,看此“水一方书屋”印,便应懂得。引发了我的好奇,于是在网上找到两件李先生的作品。
▲现代李农罕篆书东坡诗句对联
李农罕先生为人古道,性情温和,素朴清持,把人生和艺事作为修行来对待,有古君子之风。 杜工部说“读书破万卷”,周老随李先生学习后方明白,此破非彼破,不是单纯的把书翻烂,而是要把书里的内容读进去,破此中道理,识人所未识。
▲现代李农罕篆书苏轼水调歌头词卷轴
周先生说,有大福份的人便是平平安安来到世上,平平安安走一遭,然后回到道上去。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汲养有多高,他们的寿便有多高。李农罕先生九十六岁仙逝,他一生把人生和艺事当作修行,一辈子没有露过声色。
三江口的水伴随他一辈子,他由水归道;只要不是倾盆大雨,他都要到三江口走一走。九十岁,封刀前为周先生留了两方印,周先生想要回礼,忽然反应过来,李先生是在练功,步履是踩着心屋的节拍在走,于是便写了“步同心印”四个字。"李先生拿到手上,会心一笑,我便晓得我弄对了",周先生说。
据今古传扬等
编辑:陈希
编审:陈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