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罚单三连击:245万背后,合规防线为何屡屡失守?
在金融行业的版图中,浦发银行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作为一家老牌股份制银行,它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近期浦发银行却因频繁收到大额罚单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尤其是2025年7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的对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的处罚,让市场对其经营管理和风险把控产生了诸多质疑。
大额罚单频发,问题根源几何?
此次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被处罚款245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并分别被处以40万元、20万元的罚款,违规原因是“以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这并非浦发银行在2025年首次收到大额罚单,从年初至今,其已多次登上被罚榜单,且问题多集中在贷款业务领域。
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5年以来,浦发银行共收到国家金融监管系统罚单13张,其中百万级大额罚单就有5张。1月9日,泰州分行因项目贷款贷前调查缺失、贷后管理失职及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罚款105万元;随后,安阳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处置不良贷款等行为被罚245万元,7名员工同时遭到处分;7月4日,重庆合川支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多项违规叠加”被处以117.5万元罚款 。在人民银行系统的罚单中,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也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罚100万元。
这些罚单充分暴露出浦发银行在贷款业务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从贷前调查、审批,到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似乎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规范,使得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业绩回暖表象下的隐忧
在信贷违规罚单频出的同时,浦发银行的信贷规模却在持续扩张。2024年,该行本外币贷款总额达5.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45%,全年信贷净增量超37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一季度贷款余额进一步增至5.58万亿元,净增量达到近年单季峰值。从整体业绩来看,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同比由负转正,为 +1.31%,达459.2亿元;归属净利润增幅虽明显缩窄,从2024年同期的 +10.04%降为 +1.02%,但仍保持增长态势;资产质量指标也有所改善,不良率从2024年末的1.36%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33%,拨备覆盖率也从186.96%上升 。
但繁荣表象下实则暗藏隐忧。从利润表来看,2024年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452.6亿元,同比增长23.31%,增速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一。然而,同期其净息差仅1.42%,同比下行10bps,低于股份行平均的1.6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仅13.36%,严重依赖息差收入。到2025年一季度末,其净息差不仅低于其他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甚至低于商业银行1.43%的平均水平。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4年浦发银行总资产9.46万亿元,贷款增速7.45%,而存款增速仅3.24%,存贷倒挂现象明显。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约3970.11亿元,同比增加14.83%,占比约4.2%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大环境下,这无疑增加了潜在风险。
资产质量上,在“规模优先”的业绩导向下,浦发银行大量资源向业务一线倾斜,导致中后台的合规风控部门资源不足、压力增大。2024年浦发银行信用减值损失694.8亿元,2023年为768.6亿元,拨备覆盖率2024年为186.96%,低于股份行平均的220%左右,2025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86.99%,仍低于行业平均 。这表明其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弱,一旦资产质量恶化,可能面临较大冲击。
历史遗留问题与当下困境
浦发银行如今的困境,部分源于历史遗留问题。这家成立于1992年、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老牌银行,曾凭借对公业务在业界声名鹊起,被誉为“对公之王” 。但2018年前后,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爆出775亿元虚假授信案,成为其发展的转折点,此后该行陷入连续三年的业绩泥潭,2021 - 2023年经历营收净利“双降”,直到2024年财报才开始出现转机 。
当下,浦发银行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合规风控。在规模主导的考核机制下,员工为完成考核指标,容易忽视风险,采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或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信誉,也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例如北京分行此次被罚事件,反映出在追求业务规模的过程中,合规意识的淡薄,短期功利行为正反噬着银行的长期发展。
破局之路在何方?
长远来看,浦发银行急需做出深刻变革。战略层面,应将合规风控要求及监管指标深度融入信贷系统设计,从源头上把控风险;执行层面,构建从总行到基层的体系化合规风控措施,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合规及监管因子模型的质量,确保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监督;技术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数字化风控管理体系,借助AI模型等创新技术提高信贷效率与质量,提升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
业务结构优化同样关键。在负债刚性成本攀升、息差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浦发银行不能再过度依赖传统信贷业务,需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拓展多元化业务,如加强中间业务发展,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降低对息差的依赖 。
浦发银行是银行业在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案例。245万元罚单虽不是天文数字,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规模至上”带来的后遗症,也折射出整个银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浦发银行能否痛定思痛,在合规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真正的蜕变,市场正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