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东枫外国语学校:从东枫到北大,梦里犹闻桂花香!
本文作者系我校2022届19班毕业生于清石,班主任为冯盼老师。
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后,我接到母校的邀约,动笔写下这篇文章。时隔三年再次面对这个话题,我对着空白纸面,蓦然产生一种近乡情怯的紧张。
高考的结束标志着中学时代的落幕。纵观六年,东枫的回忆无疑璀璨夺目。三年前我换下校服,却从未真正换掉东枫留下的积淀,也正是这样的积淀让我在高中经由磨砺脱颖而出。如今我站在当下回望,能更清晰地看见东枫托举我成长的脉络,丝丝缕缕,宛然可辨。
如果说初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日常,非十分钟随笔莫属。专设的静习时间不仅为学习到休息提供了过渡,更让安静带来了思考与感受。“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虽然我当时并不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东枫的静习时间真正让我养成了总结与思考的习惯。从回忆、思索到落墨,一闪而过的时光被定格成笔下的海棠、枫叶,转瞬即逝的灵感酿成稚嫩而独特的思想。六个随笔本至今陈列在我的书架上,依次翻开的时候,和笔迹一同生长的,还有明辨深思的种子。这些内容让我学会学习,更让我学会生活,它不仅代表我的过去,而且支撑我的未来。
除此之外,东枫特色的双习惯养成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在客观评价体系下,每个同学都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当我来到更加依靠自制力的高中时,践行三年的“双习惯”为我适应环境、调整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习惯于课前三分钟开始为下节课做准备,下意识收整好学习资料,起床时迅速清醒高效洗漱;当我自觉地绕开草坪,顺手将椅子推回原位,我知道我的身上带着东枫的烙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它提醒我自律、慎独,也激励我积极、奋发。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巧合而波折的一代。从初中肆虐到高中的疫情、突发的720洪水、三次重大考试改革到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与巴以冲突,我们遇到了太多意外,见证了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的“大事”。然而我从未感受到失落和迷惘,也不曾绝望或怨天尤人,这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我永远会记得运动会开幕式举班齐心的惊艳表现,记得被迫封校时黑暗的教室里电影一闪一闪的光,记得周末自愿留校时赵老师带来的奶茶,记得每次班级成绩滑坡后冯老师叹气再抬头,依然对我们充满希望。是这种归属感支撑我在不能回家的日子里依然平静快乐,支撑我在塑胶跑道上拖着酸痛的肌肉一步一步向前跑,支撑我在无数个成绩不如意的打击后收拾心情、重新开始。如果没有老师豁达的开导,我的初三低谷期不会轻松度过;如果没有室友的安慰和陪伴,我的抗压能力远不能达到如今的水平;如果没有朋友的支持和关怀,我的心态决不会如此稳定乐观。初中住宿后,回家的时间大大减少,学校与班级才是我实际意义上的家。感谢19班这个温暖的家庭,是它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影响,培养出了我坚韧自信的性格。
高中的学习内容难度和广度都更上一层楼。文科在背诵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中常见新情境,注重材料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察。而东枫锻炼的深入思考能力高效衔接了这个核心要求,政治、历史等学科养成的学习模式又能迅速完成任务规划,让我分清轻重缓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古诗文背诵的经验让我保持了对篇目默写的高要求,同时有力地辅助了课外文言文理解,而英语则提供了扎实的语法基础和字体基础。各个学科各展其长、触类旁通,形成了高中学习的强大合力。当然,高中这趟旅程依然称不上顺利,甚至可以说,其中有很多痛苦得无以复加的时刻。我有过成绩低位震荡、千方百计依然不见起色的时候,也有过弱势学科崩盘、强势学科退步、似乎“众叛亲离”的时候。但当我在题山题海中望向窗外,眼前闪过东枫潋滟灿烂的晚霞,或是想起无数次考试后老师反复强调的“不要浮躁”,平静和动力就会随着回忆一同降临,如同一场纷然大雪,安抚我无处安放的焦躁和束手无策的低落。我还和初中的朋友尽己所能地保持联系,隔着网线分享彼此的近况;我在音乐网站上搜索东枫起床铃歌单,看到一代一代东枫学子接力增补,如同看到不同的青春首尾相续、薪火相传。不知不觉间,东枫带给我的不止是行为习惯。它已经深刻参与了我的学习模式乃至思维模式的塑造,提供了我面临困境时破局的思路方法,充当了我汲取勇气和力量的精神故乡。东枫的三年时光,成为了我一生的后盾。
我仍然记得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时窗帘缝隙拉长的阳光,空气中跳跃的粉笔尘灰,冬夜里食堂窗口飘出的香气,这些细节如此鲜活、历历在目,让我不能相信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早已经不是校园中的一名学生。仿佛还在入学军训时,坐在操场上,头顶一轮金黄的圆月,身侧是新识的朋友,恍然回首云起花落、乌飞兔走,春秋转了几轮,大梦初醒。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在东枫获得的是真正的教育,我在这里学会求真,学做真人;我在这里遇见良师益友,挥散天地初开的混沌,拥抱渐露锋芒的青春;我在这里横斫竖刻,确定下人生的轮廓。刚入校门时夏末秋初,校园主干道拐角处有一树金桂,随着秋意转深,桂花渐次开放,芬芳袭人。如今时过境迁,那树桂花依然在我心底灼灼盛放,香远益清,梦中犹闻。
言有尽而意无穷,对母校不仅是感恩,还有祝福。祝东枫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顺意,桃李满天下;祝同学们前程似锦,提衡霄汉,诗酒趁年华。
编辑丨樊金甫
排版丨李梦竹
统筹丨张功
审核丨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