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展国威•文化铸灵魂——本期特别推荐人物许百京
许百京(许北京)字画痴,号山水独秀。1959年出生在山东高密,本科学历,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自幼就对中国书画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痴爱,高中毕业后,考于烟台专区莱阳美校学习,毕业后就职于高密市人民电影院宣传组,担任电影美工,专业负责创作电影海报、幻灯片等宣传工作。在工作期间不断进取,1985年参加中华剪纸函授中心学习,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1985年就读于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有幸得到很多书画名家的精心指导。1992年考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几十年刻苦临摹名家名作,受到诸多名家的指导,博学各家精华,通过各种笔墨技法之探讨,坚持古代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理念,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巅峰。现为国家专业人才库管理中心备案注册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库注册备案一级美术家、全国专业人才储备委员会职业技能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审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楹联学会委员会委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社研究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东营市一鸣画院美术部副主任、新时代人民艺术网艺术委员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华侨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作品入编国家级经典书籍文刊、荣获国家级各项奖项,作品被全国及世界各国机构及领导人收藏。作品被国家权威机构中国书画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润格10000元/平方尺。美术作品《秋天清晓图》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荣获收藏证书。美术作品《溪山晴远图》收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荣获收藏证书。美术作品《溪山晴远图》 收藏在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荣获收藏证书。1987年《猪肥崽壮》《佳肴》二件作品入选中国民间剪纸学会、中国剪纸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农民新剪纸联展荣获优秀奖。
1988年参展潍坊市电影系统庆祝建国四十周年阵地宣传画评比活动获二等奖。
1988年宣传画作品《金鞋》参加潍坊市电影系统“美术、书法、摄影展”,荣获优秀奖。
1988年年画作品《养鸡姑娘》参展潍坊市美协举办“物资大厦杯美术作品大奖展。
1991年国画作品《战地黄花》参展山东省美协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
1995年作品《山水清音》参展市美协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书画展”荣获优秀奖。
1998年国画作品《高山流水》参展市美协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首届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奖。
2011年荣获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
2016年中国书法家美术家总会第一届书画展荣获一等奖。
2017年中国黄河口杯书画邀请赛荣获一等奖。
2018年国画作品《高山清风流水图》入选“中国梦劳动美”全市职工书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8年全国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华国礼杯”书画大赛获金奖。
2018年全国第十八届“庐山杯”诗书画大赛荣获银奖。
2018年翰墨风华全国诗书画大展赛获一等奖。
2018年全国第二届“东方红·伟人颂”诗书画大赛荣获银奖。
2018年“四海杯”海内外诗联书画邀请赛金奖。
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孔子国际书画艺术大展荣获铜奖。
2018年迈向新时代中国诗词书画展荣获银奖。
2018年首批上榜十大最具影响力品牌书画艺术家人物。
2019年全国第七届“中国梦想杯”诗书画大赛荣获银奖。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获银奖。
2020年第十三届中国孔子国际书画艺术大展荣获铜奖。
2020年全国第八届“中国梦想杯”诗书画大赛荣获金奖。
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国诗词书画展荣获金奖。
2020年获得全国职业人才认证管理中心高级书画师资格认证证书。
2021年全国第九届“中国梦想杯”诗书画大赛荣获金奖。
2021年参加中国文化进万家、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杯”诗书画印艺术采风大赛暨红色文化采风行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并获奖。先后被授予中国新时代优秀艺术家;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新时代经典艺术家,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中朝友好艺术大使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2年喜迎二十大翰墨颂中华全国第十届“中国梦想杯”书画诗词大赛金奖。授予书画中国梦新时代优秀艺术家。
2022年欢庆二十大、参赛作品荣获全国第二十二届“庐山杯”书画大赛金奖,授予传承经典——中国书通传承人物、欢庆二十大荣获“中国功勋艺术家”。
2023年参赛作品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国梦想杯"书画诗词大赛金奖,授予“书画中国梦,新时代优秀艺术工作者”。
2023年全国首届"大美邺城杯"诗书画大赛优秀奖。
202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全国诗书画展获金奖、授予“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家”。
2023年全国第二十三届"庐山杯"书画诗词大赛特别金奖、授予“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书画传承人物”。
2023年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荣获第五届东方红伟人颂书画诗词大赛特别金奖;授予“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优秀文艺工作者”;2023年首批兰亭书画智库专家。
202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全国诗书画展金奖。
2024年全国第十二届“中国梦想杯”书画诗词大赛特别金奖,授予“书画中国梦·新时代优秀文艺工作者”。
202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荣获第二十四届"庐山杯”书画大赛特别金奖,授“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书画传承人物”。
墨韵春秋:许百京的艺术求索与山水精神
在山东高密的乡间小路上,一个少年常常驻足凝望远处的山峦起伏,用树枝在泥土上勾勒心中的山水图景。那是1959年出生的许百京,一个将"画痴"二字刻入生命基因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人生,始于对自然山水的本能亲近,成于对传统笔墨的执着研习,终于开创出独树一帜的山水画风。从高密乡野到国际舞台,许百京用一支画笔,描绘了中国当代山水画的精神图谱。
一、艺术启蒙:乡土滋养的审美基因
许百京的艺术种子,播撒在山东高密这片文化沃土上。这里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故乡,更是民间艺术剪纸的发源地之一。少年许百京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汲取了乡土文化的质朴与高雅艺术的精神。他早期的艺术启蒙,既有乡野自然的无言教化,也有民间美术的有形传承。
高中毕业后,许百京考入烟台专区莱阳美校,开始了系统的美术学习。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培养了他对形式美的敏感把握。毕业后就职于高密市人民电影院宣传组,担任电影美工的工作经历,则锻炼了他对大众审美的理解能力和视觉传达的表现力。那些为电影创作的宣传海报和幻灯片,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艺术表达的试验场。
1985年,许百京参加了中华剪纸函授中心学习,并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同一年,他进入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有幸得到诸多书画名家的指导。这两段学习经历,标志着许百京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从实用美术向纯艺术的跨越,从民间美术向文人画的升华。特别是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系统学习,为他日后在山水画领域的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笔墨功底。
二、转益多师:传统笔墨的深度修炼
1992年,许百京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这是一次艺术生命的淬炼与提升。在儒家文化圣地曲阜的学习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理论修养,更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孔子"游于艺"的思想,孟子"养气"的观念,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艺术观和创作方法。
许百京的艺术修炼之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转益多师"与"广收博采"。几十年如一日地临摹名家名作,从范宽的雄浑、郭熙的灵动,到石涛的奇崛、八大的简约,他像一位虔诚的修行者,在传统的长河中汲取养分。但与一般摹古者不同,许百京的临习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不仅学习古人的笔墨技法,更探究其背后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精神。
这种对传统的深度研习,使许百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山水画既有北派的雄强壮美,又有南派的秀润清雅;既有宋画的严谨精密,又有元画的写意抒情。这种融合南北、贯通古今的艺术取向,体现了他对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
三、守正创新: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许百京的山水画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古代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新理念。观其代表作《秋天清晓图》《溪山晴远图》《高山流水》等,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创新轨迹——在构图上,他打破了传统山水"三远法"的固定模式,引入现代构成意识;在笔墨上,他保留了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精髓,又融入了西画的明暗表现;在意境上,他既追求"可游可居"的传统山水理想,又赋予作品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这种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许百京曾言:"创新必须先有传承,就像树要有根才能长得高。"他的《高山清风流水图》便是明证——画面中,传统皴法的运用炉火纯青,但整体气息却充满现代感;山石的塑造遵循古法,但空间处理却富有当代性。这种"旧瓶装新酒"的艺术创造,使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气息。
许百京的山水画另一显著特点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虽然根植传统,但从不回避当代题材和现实关怀。如《战地黄花》对革命历史的追忆,《中国梦劳动美》对时代精神的诠释,都体现了一位当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种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连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审美范畴,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意义。
四、国际视野:文化自信的艺术表达
随着艺术成就的积累,许百京的作品逐渐走向国际舞台。2011年荣获"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称号,标志着他的艺术得到国际认可。此后,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国机构及领导人收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许百京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文化立场。他的山水画不刻意迎合西方审美趣味,而是自信地展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化自信源于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也来自他对中西艺术比较的理性思考。在他看来,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澄怀观道"的审美追求,正是应对图像时代艺术异化的良方。
许百京的艺术国际传播,还体现在他对"一带一路"文化倡议的积极响应。2018年,他的作品在全国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华国礼杯"书画大赛中获金奖,成为用艺术沟通不同文明的生动实践。通过山水画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他向世界传递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与"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五、桃李芬芳:艺术精神的代际传承
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许百京从未忘记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他现任山东省东营市一鸣画院美术部副主任,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教育活动,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他强调"技进乎道"的艺术理念,注重学生全面艺术素养的培养。
许百京的艺术教育思想,核心是"守正创新"四个字。他要求学生首先深入传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功和美学原理;同时鼓励他们关注当代生活,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这种既尊重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既有扎实功底又有创新意识的青年画家。
除了学院教育,许百京还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国书画艺术。在他看来,艺术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提升全民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这种艺术普及工作,体现了一位艺术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六、艺术人生:笔墨春秋的精神写照
回望许百京的艺术人生,从高密乡野到国际舞台,从电影美工到国礼艺术家,这条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他用六十余年的艺术实践诠释了"画痴"二字的真谛——那是对艺术的赤诚热爱,对笔墨的无限敬畏,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如今,许百京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权威机构收藏,这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最高认可。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艺术创作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正如他在一幅题画诗中所写:"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语境下,许百京的山水画艺术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文化样本——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民族艺术的本土性?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笔墨艺术的纯粹性?他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必须扎根传统,真正的文化自信源于对自身美学的深刻理解。许百京用他的笔墨人生,谱写了一曲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华彩乐章。
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