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高管王雁丰接掌德邦,京东加速去“德邦化”?

递运指南 原创

2025-08-01 22:48

德邦股份近日公告,黄华波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及总经理职务,离任时间为2025年7月29日;辞职后,将在公司其他岗位任职。总经理一职由京东物流快递快运事业部总裁、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王雁丰接任。

根据公告,黄华波原本的离任时间为2027年6月4日,由此看来,这场人事变动显然不止“个人原因”那么简单,更难说只是巧合。

一、业绩暴跌,德邦总经理提前离职

2025年7月15日,德邦股份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4040.09万元到5240.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84.26%到87.86%;扣非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19.77%到 125.84%。如此剧烈的滑坡,让德邦上半年的利润表颇显狼狈。

                  

对这一结果,德邦表示,主要受外部环境及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双重影响。

诚然,快递物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价格竞争压力持续存在,构成了艰难的外部环境。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深植于内部经营策略调整之中。翻阅德邦股份近一年多的业绩数据,可见一斑。

根据德邦2024年年度报告,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上涨,但在业务板块,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

德邦股份主要包括快运业务、快递业务、国际业务、供应链业务四大板块。

快运业务作为传统主业,2024年营业收入364.60亿元,同比增长12.95%,这一增长得益于产品持续创新与服务升级。报告期内,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5%,网络融合项目稳步推进,促进了快运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

反观快递业务,则面临较大的压力,全年营业收入21.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3%,同比减少19.67%,这一明显下滑反映出德邦股份在竞争激烈的快递市场中,尚未有效提升市场份额,竞争力不足。

其他业务(主要为供应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34.63%,虽保持较高增速,但营收占比仅为4.24%。

从业务结构看,德邦股份存在“一业独大”的风险,业务多元化程度明显不足,这种结构性失衡使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更严峻的是,即便作为主力的快运业务,也需直面来自顺丰、笨鸟等企业的竞争挑战,增长韧性面临考验。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德邦股份的业绩呈现明显分化,营业收入虽保持11.96%的同比增长,但盈利能力却遭遇重挫,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3.69%,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853.68%,直接从盈利转为亏损,公司盈利能力急剧恶化。

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黄华波的提前离职似乎就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在其离职后由京东系核心高管接棒,看似常规的人事补位,实则暗含京东对德邦股份更深层次的意图。

二、德邦迎京东系整合

德邦物流,由崔维星成立于1996年,2013年更名为德邦快递,2018年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市值一度冲上300亿元。同年7月,德邦转型,将公司品牌更名为“德邦快递”,聚焦大件快递市场,这一步,被外界认为是德邦的一大失误,埋下了衰落的伏笔。

聚焦快递需投入大量末端派送资源,而德邦采用直营模式,难以收回服务成本,同时面临外部顺丰、安能等劲敌的赶超。转型后的德邦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却出现明显下滑。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德邦快运业务逐年下滑,而快递业务也增长缓慢,远不及预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京东集团旗下公司京东卓风间接控股德邦股份,持股66.4965%。此时,德邦股份的品牌和团队保持独立运营状态。截至2025年5月14日,京东集团合计持股比例达79%,京东集团对德邦的实际控制力越来越大。

          

如今,德邦股份总经理由京东系王雁丰接任,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交接,作为兼具德邦基因和京东血脉的“双面”老将,他的任职具有天然的适配性。

据公开资料,2008年10月至2017年6月,王雁丰在德邦任职,2017年6月至今,在京东任职,其中,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担任京东物流快递快运业务部总经理,2023年4月至2025年7月历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快递快运事业部总裁、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

这种既熟悉德邦的脉络,又深谙京东战略意图的双重优势,完美契合京东强化对德邦控制的战略需求。

股权结构层面,高比例持股,使京东完全具备主导整合的底气,业务方面的整合也早已暗流涌动。

2023年,对于超长超重的商品,京东上线了德邦和京东快运上门取件功能,这一功能的落地,不仅为消费者解决了大件商品寄递的实际难题,其背后是两者并入的缩影。

另外,双方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与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协同与能力互补,持续打造优质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而这种合作的本质,正是京东物流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底盘与体系能力,对德邦进行系统性覆盖与赋能的过程。

此外,印有两方名字的物流服务,也逐渐覆盖了京东的商流端,未来或许逐步过渡为京东德邦乃至直接融入京东物流品牌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德邦的品牌记忆可能被京东的强品牌效应覆盖。

管理层面,王雁丰的接任并非终点,不排除京东系骨干会持续进入德邦关键部门,毕竟王雁丰并不是进入德邦的第一个“京东人”,早在2022年,时任京东物流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的余睿就当选为德邦股份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这种管理渗透不仅体现在人事任命上,更通过福利保障深化双方的融合。2022年11月,刘强东在一封全员信中表示,从2023年1月1日起,为德邦兄弟们购买五险一金。这一举动,为后续业务协同、文化融合扫清了人心层面的障碍,也是京东以系统化管理手段加速德邦融入自身生态的关键一步。

可以发现,这种整合正从各个方面向内渗透。

从股权紧握到人事掌舵,从业务协同到品牌融合,京东对德邦的整合已进入深水区。随着京东系力量在管理链条持续渗透,德邦的独立运营色彩或许会逐渐褪去,其资源与能力正被系统性纳入京东物流的生态版图。这场整合既是京东补齐大件物流短板、强化供应链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意味着曾有辉煌过往的德邦,将在京东的战略框架下完成角色重塑,成为支撑京东物流全域服务的重要拼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