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再曝食品安全问题,菌落总数超标,此前已经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罚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布的食品抽检通告,让桃李面包再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批次由北京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400g/袋,生产日期2024年4月25日,保质期至2024年5月1日)被抽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据悉,该批次产品通过桃李粮油电商平台旗舰店销售,共生产498袋,其中线上销售21袋(含被抽检的16袋)。
相关行政处罚通知书显示,在收到初检不合格报告后,桃李面包曾向山东省市监局提出异议,但异议未被认可。最终,泰安市岱岳区市监局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罚款10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3096.2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桃李面包第一次被罚。2020年12月,桃李面包旗下子公司天津桃李生产的纯蛋糕,经抽样检验显示菌落总数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暴露出生产环节的卫生隐患。2022年8月,天津桃李又因1袋纯蛋糕混入飞虫异物,被罚款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58元,原因是虫害控制不到位。
到了2024年2月,桃李面包陷入“刀片门”。有消费者称在面包中吃出2 - 3厘米美工刀刀片,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桃李面包先称排除生产环节问题后删除声明,后续发公告致歉,强调非生产环节问题,还邀请监管、媒体检查并报警,但品牌形象仍严重受损,消费者对其食品安全信任度骤降。
这次事件曝光后,山东桃李面包有限公司泰安工厂发布致歉信,承认产品抽检不合格,并表示已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第一时间配合监管部门完成检查及排查,对该批次产品履行召回及赔偿程序,加强线上销售产品快递过程及配送时效性管控,避免储运不当影响产品质量,增加第三方送检频次。
桃李面包官方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批次产品生产于2024年4月,目前已送检46批次同类产品,检验结果均为合格。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桃李面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4年同比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减少14.2%至12.0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7.07%至8403.72万元,毛利率也同比下滑4.88%至21.97%。
但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吴学群的股份质押比例也在上升。截至2025年7月,吴学群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已达1.97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21.89%,占公司总股本的12.34%。
此次事件,无疑让广大投资者为桃李面包的未来打上问号,桃李面包能否借此机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重拾消费者信心,值得关注。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烘焙企业只有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