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狂飙”,易方达杨桢霄:用专业和耐心在医药赛道里淘金
2025年以来,医药板块如同按下“重启键”,创新药、CXO、医疗器械轮番领涨,医药板块基金今年收益遥遥领先。
在这轮估值修复中,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杨桢霄管理的医药相关产品表现亮眼。过去几年,医药行业持续下跌震荡,杨桢霄曾坦言令人痛苦,但他仍努力在其中寻找希望,并对未来保持乐观。
“医药是长周期行业,需要耐心和坚守,中国创新药企的全球竞争力正逐步增强,低谷终将过去。”经历了市场从冰封到复苏,杨桢霄最终在医药投资的“隧道”中等到了光。
业绩“狂飙”
目前,杨桢霄在管基金有3只,包括易方达医疗保健(A/C:110023/019020)、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C:008284/019035)、易方达医药生物(A/C:010387/010388),均是医药主题基金。乘着医药复苏的东风,三只基金年内业绩大幅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且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前。
易方达医疗保健是杨桢霄管理最久的一只基金,聚焦A股市场;易方达医药生物同时捕捉A股和港股市场的机会。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两只基金2025年以来收益分别为52.50%、65.53%,在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在前3%分位,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17.51%、26.26%。
而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杨桢霄将投资半径扩展到港股、美股等全球范围。不过最新报告显示,该基金截至二季度末持仓均在A股和港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年内收益为97.32%,接近翻倍,在同类137只产品中排名第6。
在二季报中,杨桢霄表示,其在报告期内显著降低了包括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器械耗材IVD(体外诊断)在内的其他细分行业持仓比例,将主要仓位集中配置于创新药领域。这一调整主要基于其对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度研判。
同时,考虑到海外医药股受美国政府医药关税、MFN(最惠国待遇)等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他降低了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的美股仓位。
兼顾阿尔法与贝塔
深耕医药赛道的杨桢霄,是医学博士出身。进入投资领域后,他从医药行业研究员起步,一路成长为基金经理,始终专注这一领域。
从事投资长达9年,他亲历了中国医药从“跟跑仿制”到“创新超车”的跃迁,炼成穿越牛熊的医药老将。
在这一过程中,杨桢霄的投资理念也从纯自下而上的“个股阿尔法挖掘”,转向“阿尔法与贝塔并重”。并且,他逐渐摸索出医药投资的三条路径:跟踪跨国药企的最新动向,布局颠覆性技术的“星辰大海”,埋伏“扭亏为盈”的反转逻辑。
“创新药里也有聪明贝塔,跨国药企的CEO们,与医药基金经理有相似之处,都希望战胜行业‘基准’,力争跑赢竞争者。”杨桢霄口中的“聪明贝塔”策略,核心在于预判未来1-2年跨国药企巨头积极布局的方向,提前买入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资产,等待趋势降临。
这种策略在过去屡被验证。他解释道,“我们也许无法预判最终胜出的是哪一个,但至少在贝塔来临时不缺席。”
如果说“聪明贝塔”是顺势而为,那么“星辰大海”则是一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漫漫征途。杨桢霄表示,这类项目成功概率或许很低,但技术一旦突破,可能带来巨大回报。不过,这种赔率思维要求投资者在仓位管理上保持一定克制,同时也要对前沿技术保持敏锐嗅觉。
此外,杨桢霄对创新药企从亏损转向盈利的拐点也保持密切跟踪。“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存在冲突,但投资者更看重即期盈利,可能会愿意为‘扭亏为盈’买单。”他说,尊重市场规律很重要。
长坡厚雪,用耐心坚守
展望未来,杨桢霄判断,中国创新药产业在今年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他指出,一方面,过去几年间,国内在研新药分子数量、临床试验规模以及创新药质量均快速提升,已逐步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
更为关键的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加速并实现国际化突破,跨国大型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认知正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充分认识到其价值。具体体现在通过授权引进方式将海外权益授予跨国药企的中国创新药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深化。
杨桢霄曾坦言,早期他的学术背景对投资的直接帮助不太明显,但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崛起,他的科研功底在分析诸如靶点设计、分子机理等专业领域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年的科研沉淀和多年的深度研究,形成了杨桢霄的独特优势。从长期来看,杨桢霄的战绩依旧闪耀。Wind数据显示,其管理时间最长的易方达医疗保健,自他2016年8月接手以来,截至7月31日,任职回报率高达253.23%,年化回报15.14%。
医药常常被誉为“长坡厚雪”,在这条雪道上,杨桢霄用专业和耐心告诉市场,将视线放远,提前卡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然后把答案交给时间,静候价值绽放。
当中国创新药真正驶向世界舞台中央,杨桢霄早已把“赛道贝塔”与“主动阿尔法”炼成一套拳法,可以顺势踏浪,与持有人一起分享滚雪球效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