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醋坛子”是怎样打翻的?不可不知的中原名醋酿成记 | 豫记

豫记 取材网络

2025-07-31 10:09

6月29日,近百名河南籍媒体人从祖国各地回到河南,在黄河科技学院会场,多位知名媒体人纵论新闻传播,为老家河南发展献计献策。

时值“罗山事件”发生不久,会后聚餐谢绝上酒。

媒体人基本上也是文人,文人大聚,无酒不欢。不知从何人何桌开始,大家居然“以醋为酒”,豪气莲花。

不知是谁,味蕾被饭桌上色泽深褐、绵醇酸香的醋坛子打开,率先发觉了此醋的不同,进而达成了落堂彩的效果。

“酱香好醋!”

“跟茅台一样挂杯啊!”

以醋为酒,大家纷纷干杯,更有善饮者相拼,大杯一饮而尽,醋香四溢。

“这可真是打翻醋坛子了!”豫记创始人杨桐如是说。这款由豫记严选出品的米醋,正是中原非遗特产之一——界中米醋。

撰文|魏不器

01/

“像品酒一样品醋。”

“舌尖五味,酸字当头”。醋在河南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上至豫菜名菜鲤鱼焙面、酸辣乌鱼蛋汤,下至市井常见的酸浆面条、酸辣肚丝、熘肝尖等,醋的核心加入作用,成就了这些中原名吃。

中原重美食。下厨时选用什么样的醋也颇有讲究。

香醋柔甜,陈醋浓郁,米醋清爽。而豫菜讲究五味调和,质味适中。“中”是指豫菜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酸辣甜咸之间求其中;“和”是指融东西南北为一体,合甜咸酸辣于一鼎,而求一味。

因此,融合了南北方传统制醋工艺之长,又兼具了酸、香、绵、甜、醇的界中米醋,便成了中原最具知名度的“本土醋”。

界中米醋醋体呈深褐色,酸中带香,烹调开汤,久存不腐。不仅是调味佳品,且具有健胃、杀菌、降血压、消肿毒等功效。

打开瓶盖的瞬间,浓郁的醋香便扑鼻而来。那股酸香中,还隐隐透着丝丝甜意,香气醇厚而不刺鼻,乍一闻之便食欲大增。

清香适口、回味醇厚、酸香味长,这是南阳人对界中米醋的评价。

凉拌时滴上两滴,能让黄瓜的脆里渗出清甜;蘸饺子时裹上一圈,面皮的麦香与醋的酸香瞬间相拥;最妙的是烧肉汤时舀一勺,既能解腻,又能让肉香钻进每一丝肌理……醋香萦绕下,烟火气中的小确幸随之显现。

作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一员,界中米醋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制作技艺,更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河南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而醋和酒的酿制,就像一对同源的兄弟,起点相似,走向却不同。它们都从粮食、水果这些带着自然气息的原料开始,先经过打碎、蒸熟的处理,再请微生物来帮忙发酵。

但酿酒时,酵母菌需要在不透气的环境里,把原料里的甜分变成带着酒香的酒精,还得要控制好温度。

而酿醋则像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多走了一步——先让酵母菌酿出酒来,再打开“窗户”通通风,请来醋酸菌,让它们在氧气里把酒精变成酸溜溜的醋,这时候当然也得留意温度和空气,才能酿出那股醇厚的酸香。

因此,“像品酒一样品醋”不无道理,此番“品醋”也成为了豫记们之间的风雅之事。

02/

来自350多年前的那口井和那瓶醋

界中米醋,还承载着350余年的厚重历史。

故事要从清康熙十一年讲起。界中街地处白河东岸,原名“界冢”。长久以来,丹江口水库的清波浸润着界中的土地,而在这片被南水北调清泉滋养的秘境里,藏着一口三百年未涸的古井。

传说山西省高平县(今高平市)的一位赵姓商人,云游至此,发现了这口古井,望其水体甘冽清甜,水质清透纯净。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意识到这井水是酿造食醋的绝佳水源,于是就地取材,以当地优质小米为原料,依托这口古井,开办了第一家酿造米醋的作坊“裕兴长“,也拉开了界中米醋三百年传奇的序章。

以好水注之、好米揉之、良曲酿之,界中米醋凭借其独特的风味笼络了人心。此后,当地百姓纷纷加入酿醋行业,界中米醋的酿造技艺由此生根发芽,声名远扬。

1954年,公私合营,“裕兴长”“信德铭”“竟生”三个米醋老字号组建为南阳县界中醋厂,凭借延续350年酿造技艺,在豫西南地区家喻户晓,在南阳本地市场占有率高达90%。

一位网友说,七十年代初,村庄上隔几天就有一个挑着木桶的卖醋郎,口中吆喝着“界中双料醋”的叫卖声。而他的故乡离界中足足有十五公里,界中米醋的声名远扬可见一斑。

南阳人说,离开界中这口神秘古井的水,再精湛的工艺也酿不出那份独有的清冽。如今,这汪曾让商人驻足的活水,仍在滋养着每一批醋醅——它与丹江口一脉相承的纯净,带着秦岭余脉的矿物质馈赠,成了非遗工艺里最珍贵的“天然酵母”。

03/

界中米醋为啥好?

许多南阳人说,只有两种醋,一种叫界中米醋,另一种叫其它地方的醋。

界中米醋究竟好在哪里?要探究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从原料选取看,界中米醋选用北纬 36°西北原产地的优质小米,此地光照充足、气候适宜,产出的小米颗粒饱满、营养丰富,为米醋奠定醇厚风味基础。

而南阳界中优质饮用水——正是当年吸引创始人在此立业的“古井神泉”,水质清冽、矿物质均衡,是醋品清爽底色的关键。

搭配的优良醋酸菌种,与清冽甘甜的的泉水相得益彰,让酿造出的米醋独具韵味。

在酿造工艺上,界中米醋则融合了南北方传统制醋工艺之长。

界中人遵循“日晒夜露”古法,运用独特的揉米、搓醋手法,历经糖酵解、酒精发酵、醋酸发酵三大生化过程,其后,还需经过漫长的日晒、夜露、冬捞冰的长期陈酿。

白天,醋醅在阳光照耀下充分发酵,而在夜晚则受清冷露水滋润,冬日里再通过捞冰提升纯度与浓度,五载晒晾,在时光中最终完成浓缩与酯化,酸味渐趋柔和,香气愈发绵长。

对南阳人来说,界中米醋还承载着无数独属于南阳人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挑着担子走村串巷的卖货郎口中悠长的吆喝、手中挥舞着的舀子,还是母亲在灶前炒菜时,米醋沿锅边浇下的瞬间所激发出来的香气,抑或是无数以醋为业的南阳人关于 “今年的醋更绵甜” 的期许,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构成了南阳人共同的生活记忆。

界中米醋350多年的传承,已与南阳的街巷、习俗、人情紧密交织,它不仅是味觉的习惯,更是地域文化的缩影,让每个南阳人在味道里找到对故土的认同与眷恋,成为连接个体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一场与古井相关的故事,成就了卓尔不凡、与众不同的界中米醋,也正是以其独特的口感,界中米醋成就了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三分天下的格局,蜚声四方。

来到河南,不可不品界中米醋。已有感觉的朋友们,可以在“豫记严选”顺道尝鲜,并欢迎在评论区聊聊“难忘的家乡味道”。

豫记“老家味道”征稿启事: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所谓乡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儿时的味觉记忆里,就如当年,星布的豫记成员就是依靠胡辣汤、烩面等家乡美食来舒缓乡愁的。

“不是好汉不出乡”,远离家乡的河南人,让您念念不忘的老家味道是什么?是妈妈还是其他的谁帮您“制造”了这些家乡味道?味道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情厚德?君子有所感,必有所发!所以邀请乡亲们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也可以添加豫记小秘书微信salome1203投稿,更可以进入豫记读者群交流互动,让味道流动起来,让乡情共鸣起来!

我们也将从“豫记严选”中遴选最能代表老家味道的产品,作为奖品回馈乡亲,一慰乡愁!获奖乡亲名单将会在豫记公众号公布,敬请持续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打工人为啥爱看《长安的荔枝》?  | 豫记

河南人为啥爱焦馍? | 豫记

© THE END

豫记小秘书:salome1203(微信号)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商务合作:166 9666 1121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