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四川通江银耳:自然馈赠与人文传承的瑰宝
在大巴山深处,有一片被自然眷顾的土地——通江县。这里云雾缭绕,山水灵秀,孕育出了一种珍贵的食材——通江银耳。通江银耳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成为了通江的一张璀璨名片。应通江宣传部的诚挚邀请,我们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探寻通江银耳奥秘的旅程。
初入博物馆:探寻银耳的前世今生
抵达博物馆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九点,我们准时来到了位于通江县周子坪的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揭开通江银耳的神秘面纱。当我们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一个与银耳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楼:银耳的成长摇篮
博物馆的一楼,展示着银耳生长的森林环境。眼前的场景栩栩如生,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那片古老的山林之中。高大的青杠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它们的枝干粗壮而坚韧,为银耳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之所。青杠树的树皮上,一朵朵洁白如玉的银耳悄然绽放,它们在湿润的空气中,在斑驳的树影下,宛如一个个灵动的精灵。
讲解员告诉我们,通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银耳生长的天然温床。通江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这里的空气清新湿润,土壤肥沃疏松,为银耳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而青杠树更是银耳生长的最佳基质,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赋予银耳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我们仔细观察着展示柜里的青杠树木段,上面密密麻麻地长满了银耳菌丝。这些菌丝如同纤细的丝线,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神奇的生命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银耳不断吸收着青杠树的养分,逐渐长大成熟。讲解员还介绍说,银耳的生长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接种、发菌、出耳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技术和精细的管理。只有在通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如此品质优良的银耳。
二楼:银耳的历史长卷
沿着楼梯缓缓而上,我们来到了博物馆的第二层。这里展示着银耳的历史发展过程,仿佛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诉说着通江银耳的千年传奇。
据史料记载,通江银耳的人工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一位名叫陈三的药农偶然发现了青杠树上生长的银耳,并尝试将其采摘食用。他发现这种白色的菌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于是,陈三开始尝试人工栽培银耳。他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掌握了银耳的栽培技术,并将其传授给了当地的村民。从此,通江银耳的人工栽培逐渐兴起,成为了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江银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走出了通江,走向了全国。在民国时期,通江银耳成为了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珍品,被誉为“山珍之王”。许多文人墨客也对通江银耳赞不绝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江银耳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府加大了对银耳产业的投入,推广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银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加强了对通江银耳品牌的保护和宣传,使通江银耳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了通江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展示柜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如古老的银耳栽培工具、传统的银耳包装、名人题赠的字画等。这些文物和资料见证了通江银耳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通江人民对银耳产业的执着和热爱。
三楼:银耳的新时代辉煌
博物馆的第三层,展示着银耳在新时代的获得奖项以及银耳大户扶贫故事。这里是通江银耳的荣誉殿堂,也是通江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地。
在展示墙上,挂满了通江银耳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牌。这些荣誉是对通江银耳品质的高度认可,也是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近年来,通江银耳先后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殊荣,成为了中国银耳行业的领军品牌。
除了荣誉展示,这里还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银耳大户扶贫故事。在通江县,有许多贫困家庭通过种植银耳实现了脱贫致富。他们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学习了先进的银耳栽培技术,发展了银耳产业。通过辛勤的劳动,他们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其中,有一位贫困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贫困,生活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始种植银耳。起初,他对银耳种植一窍不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不断学习和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银耳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银耳种植大户。他的银耳产量逐年增加,品质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如今,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了周边的贫困家庭一起种植银耳,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听着这些扶贫故事,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通江银耳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更是通江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它承载着通江人民的梦想和希望,也见证了通江人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奋斗和拼搏。
走进银耳之乡:感受银耳的魅力与活力
标语下的震撼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了通江银耳之乡。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入这片土地时,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这条标语气势恢宏,充满了自豪和自信,仿佛在向世人宣告通江银耳的独特地位和卓越品质。
这条标语位于河道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河道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站在标语前,感受着通江银耳的魅力和活力,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期待。
陈河乡银耳博物馆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陈河乡银耳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与中国通江银耳博物馆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展示银耳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通江银耳分布图。图上清晰地标注了通江县各个乡镇的银耳种植区域和产量情况。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通江银耳的种植规模和分布特点。
博物馆内还展示了许多与银耳相关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有精美的银耳刺绣、古朴的银耳雕刻、生动的银耳传说等。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是通江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通江银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耳小镇的独特风景
走出陈河乡银耳博物馆,我们漫步在银耳小镇里。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许多房子都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有的房子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有的房子门口挂着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的牌子。这些元素与银耳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走进一家银耳专卖店,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银耳产品。有新鲜的银耳、干银耳、银耳羹、银耳罐头等。这些产品包装精美,品质优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购买。店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各种银耳产品的特点和功效,并邀请我们品尝了一杯香甜可口的银耳羹。我们品尝着银耳羹,感受着它的细腻口感和浓郁香气,不禁对通江银耳的品质赞不绝口。
种植基地与加工中心的学习之旅
离开银耳小镇,我们前往陈河镇嘉祐农投银耳种植基地、银耳交易中心和银耳初级加工厂学习。在种植基地,我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银耳种植大棚。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银耳的管理和包装工作。我们走进大棚,近距离观察银耳的生长情况。只见一朵朵洁白如雪的银耳在架子上绽放着,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飘逸的云朵。
基地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银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他说,近年来,嘉祐农投公司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银耳的产量和质量。公司还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了银耳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通过这些措施,嘉祐农投公司的银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通江县银耳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随后,我们来到了银耳交易中心。这里是通江银耳的主要交易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银耳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交易中心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人们忙碌地进行着银耳的收购、销售和交易活动。我们看到,这里的银耳品质优良,价格合理,深受市场欢迎。交易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银耳的质量和安全,交易中心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和追溯系统。每一批银耳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检验,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银耳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同时,交易中心还为商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了通江银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来到了银耳初级加工厂。这里是银耳从原料到产品的重要加工环节。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银耳的加工和包装工作。我们参观了工厂的生产车间,了解了银耳的加工工艺流程。从银耳的清洗、烘干、筛选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了银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工厂的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工厂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了银耳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工厂还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如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拓展了银耳的应用领域,提高了银耳的附加值。
打卡发源地:触摸银耳的灵魂深处
九湾十八包的神秘召唤
17:00,我们前往木子岗打卡银耳发源地九湾十八包。九湾十八包,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仿佛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它的奥秘。
当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时,窗外的景色美不胜收。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仿佛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充满了对九湾十八包的期待。
独特的气候环境
终于,我们来到了九湾十八包。这里是通江银耳的发源地,也是通江银耳的灵魂所在。站在山顶上,我们俯瞰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只见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九条山湾和十八个山包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
讲解员告诉我们,九湾十八包的气候环境十分独特。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湿润,光照充足。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银耳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与其他地方的银耳相比,通江银耳的口感更加细腻,营养更加丰富,药用价值更高。
我们深深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感受着它的清新和湿润。这里的空气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山间的鸟鸣声和风声,仿佛能够听到银耳生长的声音,触摸到银耳的灵魂深处。
文化与自然的交融
在九湾十八包,我们还感受到了通江银耳文化与自然的完美交融。这里有许多与银耳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如“银耳仙子”“青杠树的传说”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反映了通江人民对银耳的崇拜和热爱。
同时,九湾十八包也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我们在山间漫步,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野生的花卉和草药,听到一些鸟儿的歌声和虫儿的叫声。这些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不仅为通江银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结语:通江银耳的未来展望
一天的探寻之旅即将结束,但通江银耳的魅力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通江银耳,它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更是通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承载着通江人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也见证了通江人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斗和拼搏。
展望未来,通江银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银耳等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通江银耳作为中国银耳的代表品牌,具有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时,通江县委、县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银耳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银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银耳的产量和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提高通江银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通江银耳品牌。
我们相信,在通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江银耳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通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通江银耳,这颗巴山深处的璀璨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通江银耳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