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增95%!药明康德上调全年业绩:1.4倍订单锁定未来一年“工作量”​

松果财经 原创

2025-07-29 22:18

沉静了快4年之久的医药板块,最近可算是“炸窝”了。

前脚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第八的恒瑞医药宣布一项总额高达120亿美元的全球合作协议,后脚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发布年中喜报:上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20.6%、95.5%;

更乐观的是,公司还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速从10-15%上调至13-17%;预计全年整体收入从人民币415-430亿元上调至人民币425-43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从5.9%-9.7%提升至8.4%-11.0%,一扫2024年的负增长。

这意味着其业绩修复并非季度性偶发。

且十分乐观的业绩盛况支撑下,药明康德还宣布了拟派息10亿计划,将与投资者共享这份收益。

这些消息一出,次日开盘,药明康德A股、港股两市股价纷纷大涨,直接刷新自2022年年中以来的高点,截止发稿前,其港股单日已涨超10%,今年年内已累计翻了一倍之多,总市值达3180亿港元。

半年报拆解:化学扛旗、TIDES爆火、美区爆单

细究药明康德的这份年中业绩报,核心亮点的背后,是"量"与"质"的双重突破。

在量的维度上,整个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收入207.99亿元,增速也从去年同期的-8.64%,扭正为增20.6%。

从区域来看,海外扩张成为药明康德增长的核心阵地。

上半年其204.1亿元的持续经营收入中,有69%自美国客户,且该区域收入同比增速最快,达38.4%;其次则是增长了9.2%的欧洲客户市场,收入为23.3亿元,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也增了7.6%,不过目前体量不大,仅有9亿元。其中仅有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同比降了5.2%,为31.5亿元。


具体细分业务表现上,其高增长更多是直接缘于化学业务:贡献近八成收入,且增速最快,高达33.5%。其中,又以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业务表现最为稳健,收入同比增17.5%至86.8亿元。

基于“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双战略,报告期内其该部分管线累计新增412个分子,合计增加8个商业化和临床HI期阶段项目,至此累计拥有3.409个小分子D&M管线。这些小分子业务突破成功持续为下游客户引流,并最终得到这些客户的认可。

更具爆发力的依旧是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得益于去年新增产能的逐季爬坡以及全球创新药对“大分子+小分子”组合疗法的旺盛需求,上半年业务收入飙增141.6%至50.3亿元,并吸引了大量新客户和新订单,报告期其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12%,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16%。

至于内部呈现结构性分化的测试业务和以“创新”突围的生物学业务,前者因为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没能贡献增量但总体还是维持稳健态势,后者同比增了7.1%,不过体量并不大仅有12.5亿元,贡献有限。

不过,对于聚焦CRDMO核心业务的药明康德而言,这两大业务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协助小分子化学核心业务,筑牢平台从早期靶点验证到商业化生产的创新药全链条服务闭环。

因此,相比于其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存在微降,更重要的是继续维持了在亚太的领先地位;其在协助客户开展全球授许可合作中,药明康德还通过持续发力新分子业务保持了在核酸类、偶联类、mRNA类、多特异性抗体类、多肽类等领域的优势地位。

受不可控的市场格因素影响,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上半年也出现下滑,但其中SMO业务逆势增长1.5%,并赋能61个产品获批上市,近十年累计赋能317个新产品获批上市,在内分泌、肺癌等多领域优势凸显。

药明康德还在财报中指出,上半年其生物学业务以“科学驱动”策略,为CRDMO模式持续引流,新客户占比超20%,引流成功。

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优势释放、各个地区联动、新旧业务协同等等,多重因素构成了药明康德重归较高增长轨道的驱动力,上半年其营收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20%。

盈利增速>收入增速!在手订单1.4倍全年收入,增长确定性拉满

在质的维度上,很显然药明康德的盈利爆发力显著强于收入。

其中,上半年来自经营层面的利润同比激增了96%了至83.8亿元。

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缘于集团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模式,多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叠加持续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提升,上半年其净利润增速再度回归快车道。

其中,高毛利业务是增长主引擎。财报显示,其综合毛利率提升至43.8%,较去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其中贡献主要收入增量的化学业务毛利率提升5.4个百分点,很显然随着产品爬坡持续,规模效益成功得到释放;并成功平摊了生物学业务和测试业务毛利率的部分下滑,这些也直接印证其主业盈利能力强劲。

而这背后,药明康德的CRDMO模式(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以"一体化、端到端"为核心,从药物发现阶段即介入,伴随分子推进不断深化服务。

这种模式下,客户一旦合作,后续临床前、临床及商业化阶段的订单将"自动延续",形成极高的客户黏性。

因此其经营模式本身也在一定大程度上降低了药明康德的拓客成本。

这一点尤为受益的是其爆发力最强的TIDES业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生物药赛道,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因靶向性强、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显著,成为创新药研发新宠。

而药明康德作为新药研发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薄膜蒸发、连续流纯化等创新技术,构建了从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能力,上半年其客户数、服务分子数、业务毛利率的优化都印证其获客能力之强,效率之好。

截至6月末,其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结合小分子的产需形势,合理预估这些订单将随着新产能的持续扩建与爬坡继续加快交付。

目前,其常州及泰兴原料基地均在3月以零缺陷成功通过FDA现场检查,官方预计到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积将超4.000kL,其中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0,000L。

作为全球极少数覆盖"药物发现-开发-生产"全链条的CXO企业,药明康德的CRDMO模式正形成"客户转化-分子留存-服务延伸"的良性循,并直接带来订单的高速爆发。

截至6月末,其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高达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相当于2024年全年收入的1.4倍。

这意味着,仅用半年时间,药明康德就已锁定了未来一年的"工作量",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被进一步夯实。这大概便是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的直接支撑。

从政策弹性到业绩验证!CXO赛道"燃"了

站在行业视角,近期整个CXO赛道回暖信号愈发密集。

一方面,政策端,国家药监局新规将临床试验审批时限压缩50%,首批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落地。此消息一出,一部分敏锐的投资者便快速捕捉港股市场对政策敏感的弹性,尤其在医药板块估值修复期展现极强机动性。

另一方面,当前正值中报披露月,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以及海外CRO企业Medpace等医药龙头纷纷释放良好的业绩信号,市场也给出了十分积极的反馈。

整个创新药、CRO等医药板块都迎来了持续爆发行情,成为整个市场最热门的主线,重点青睐的还是那些布局GLP-1、ADC、双抗等高景气赛道,并爆单的企业。

药明康德应该是其中长期增长逻辑相对清晰的优选项。

除去自身强大的内驱力外,产业风口的长期持续性也是另一重支撑。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2415亿美元,其中外包渗透率已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8%,未来仍将继续提升。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两大核心变量:

其一,在继续保持强劲的研发投入下,大型药企因专利悬崖和创新药回报率下降,更倾向于通过外包降低成本。

最直接的案例便是日前海外巨头礼来、诺和诺德上调年度研发支出至130亿美元,带动药明生物半年新增项目82个;

其二,普遍缺乏自建研发生产设施能力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已成为创新主力,外包需求强烈

以2024年全球新启动的肿瘤学临床试验为例,53%由尚未商业化的新兴生物医药公司主导,8%由具备商业化能力的新兴公司主导,而大型药企的参与比例从2015年的60%降至28%。

"外包率提升+中小药企崛起"双轮驱动种,药明康德的长期增长空间仍在被持续打开,

来源:松果财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