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危险水域②|北龙湖:水底都是带锯齿的草,缠住逃不了

中原网 原创

2025-07-29 10:45

盛夏时节,高温席卷着热浪滚滚而来,炎热的天气下人们总是想离水更近些,以消解高温酷暑。

但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危险重重,水下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这也是暑期溺亡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

7月26日,一名小伙子与同伴在北龙湖湿地公园玩水时不幸溺亡,年仅23岁。

为了让大家深刻了解北龙湖水域潜藏的危险,7月28日,本报联合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对北龙湖湿地公园水域进行了探访。

悲剧——

北龙湖救生圈下的呼救

7月26日晚,一名23岁的小伙子在北龙湖玩水时不慎掉落水中,由于不会游泳,他的身影逐渐在水面上消失,同行朋友施救无果,转而报警求助。

晚上7点左右,消防和红十字救援队等救援组织相继到达现场进行搜救,但此时水面上只剩层层波浪,并无人的踪影。

此后救援人员潜入水下搜救,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最终在深水处找到了已经失去意识的小伙子,但因溺水时间过长,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此次悲剧再次敲响了水域安全的警钟。

“当时他们几个人在岸边玩耍,落水的小伙子坐在救生圈上和同伴玩水,但后来他从救生圈上掉下来,滑进水中,等到我们发现时,时间已经有些晚了。”北龙湖的保安人员说道。

在北龙湖岸边,离该小伙子下水的不远处,就矗立着禁止游泳的提示牌,但显然这些警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游客仍忽视安全提示,冒险下水。

据参与救援的队员牛芳蘅介绍,有时水可能看着不深,但往里再走一两米就可能产生非常大的落差,水下的世界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潜水——

探秘水下世界的危险

北龙湖湿地公园作为郑州市民家门口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深受市民喜爱。尤其在北龙湖的浅滩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此玩水。

同时,北龙湖也吸引了不少游泳爱好者,虽岸边设置有禁止游泳的提示,但抵挡不住市民亲水的热情。

为对北龙湖水下世界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也为了探访水下的危险,让我们跟随潜水员牛芳蘅一起入水,用潜水员的视角沉浸式感受水下世界暗藏的危险。

刚从岸边下水,就遇到了第一个危险。北龙湖岸边有许多石头,规则形状不一,经过长时间浸泡,石头上长满了青苔,表面非常滑,同时这些石头的位置并不固定,会跟随人落脚的位置产生变化,很容易摔倒。

越过“石头阵”,继续向前三四米左右,水深产生变化,潜水员的脚开始踩不到水底,整个人开始向着水底坠落。这便是下水后遇到的第二个危险——水底落差。

岸边的浅水区常会给人一种水不深的错觉,但经过实地探访我们可以看到,水中的落差有时非常大,落差处可以直接将一名正常体型的成年男子淹没。

经过两道“难关”,潜水员此时开始潜入水下,刚潜入水中没多深,茂密的水草便映入潜水员的眼帘,与印象中柔软的水草不同,北龙湖水下的水草相对较“硬”,游泳时不但会缠住人,在接触到水草锯齿状的枝叶时,人也会被划出一道道血痕,产生强烈地疼痛感,这便是第三个危险——水草。

经过实地探访,可以发现平静的水面或许只是伪装,水下才是危险的开始。

自救——

专业救援队员介绍“保命”技能

暑期是溺亡事故的高发期,如果在户外遇到不慎落水的情况时,首先自己一定要先保持沉着冷静,慌乱挣扎会加速体力消耗并可能导致呛水。

记住几句口诀:手出水面头必沉。

救援队员牛芳蘅介绍:遇到落水情况时,手臂不要高高举起,要把胳膊放在水中。同时脖子往后仰,将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深吸气,缓慢呼气,利用肺部的浮力使自己仰漂在水中,这个姿势可以最大程度节省体力,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如果看到有人出现溺水迹象,可以大声询问并向周围人呼救!如果对方无反应,可能情况比较危急,需立即采取救援行动,优先呼叫专业救援人员或抛掷救生设备,非专业人员避免盲目下水施救。

本报在此提醒:

清凉一夏,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家长和孩子需将安全知识牢记于心,用行动为生命筑起坚实防线。

策划 张潇

记者 任思领/文 周甬/图 

实习生 刘硕珅/视频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