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汪四哥

四川青马社 原创

2025-07-29 10:21

汪四哥,姓汪名文华,在家中排行老四,开得一手好车,长得魁梧,一表人才,是个帅哥,街坊邻居人称“汪四哥”。他是1989年3月退役安置的“兵哥哥”,工作四十多年,如同大树大维山上山里红,平凡又美丽。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兜兜转转一个搞广电的与一个搞教育的搞到了一起,同事10多年,对他的故事了如指掌,提起如数家珍。
“感谢老汪,救了我家女子的命!”大树镇大维村周贵全说。这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但老周至今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2020年新年前夕,汪文华在走访脱贫户周贵全时,发现他的手机坏了,担心有事不方便,就自己出钱为他购买了一部手机。2020年10月31日下午,在家休息的汪文华突然接到老周的电话,说他的女儿周某琴患尿毒症,正在县医院做透析,病情危急,缺少资金。第一时间,汪文华通过电话和周某琴取得联系为其捐款,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发动亲朋、战友、爱心人士为其捐款,半个月共计收到一万多元,于11月15日下午,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的周某琴手里。《雅安日报》以《爱心善款送到病房,解决病患实际困难》为标题报道了此事。
汪文华说:“我真心待他,但也不执着于他。我对他好,唯一的原因只是我想对他好,希望他的日子越过越好,今日好、明日好、天天好!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活总要继续。我们要放下一切期待,不再期待别人的本该如此。你想啊,你年轻时下河摸鱼的伙伴,你还记得他的名字吗?还记得他的样子吗?去者要放下,来者要珍惜。如果事情不能掌控,就静而不争,万般随缘;如果心无所待,那就随遇而安。我就像一根蜡烛,暖不了那个浩瀚天地,但足够照亮和温暖自己。”
今年,汪文华的母亲年满90岁,耄耋之年,在他家居住数月。期间,他设闹铃,每天6点准时早起,到市场买菜,下厨房做饭,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每餐必有软和便于消化的食物。晚饭后,还陪伴老娘从家中出来转到小区值班室大门外休息椅上,与小区里的老年人聊天。发现老娘走一两百米就气喘吁吁,就上网查询原因,请教医生,还开车几十公里到大维山为她买乌骨鸡;孝心感到山人:“别人要40元一斤的,你就按35元一斤吧”。汪文华的老娘有病,他无论白天黑夜都开车求医,星期天还开车陪同到县内的富泉镇、乌斯河镇、大树镇等地观山望水,看看汉乐高速、望望汉源湖、坐坐山羊坪,看看家乡新变化。汪文华说:“百善孝为先。对老人,不但要吃饱穿暖,让她衣食无忧,而且还要让她心情舒畅,过得开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8年,汉源县在国家文旅部组织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荣获“一级图书馆”。2022年1月,省文旅厅安排雅安市汉源县结对帮扶凉山州美姑县图书馆“补短板”。根据汉源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的统筹安排,年近花甲的汪文华顶烈日、冒严寒,载着局领导、指导专家和汉源县图书馆馆长李想,单边开车五个多小时,翻山越岭到美姑,痔疮累发,咬牙坚持,圆满完成接送领导和专家的重要任务。2023年12月,在国家文旅部组织的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美姑县图书馆打破纪录,评为“三级图书馆”;汉源县图书馆蝉联“一级图书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就是汪文华的做事风格。
临近高考的那几天,到馆读者成倍暴增,座位紧缺。汪文华打开第二间电子阅览室,开辟“第二自修室”,清理卫生,增加座位。新来的公益岗位职工,对图书外借室的川渝一卡通业务不熟悉,他不厌其烦示范指教,被誉为“高级工程师”。他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李某全是伤残军人退伍安置的,家住20公里外的九襄镇,加班后为了赶上最后一趟公交车,汪文华就开车送他直接到始发站。同事李某琴患有糖尿病,曾经晕倒在上班路上。有时下雨,汪文华绕道送她回家。
同事刘某,2008年华西医院诊断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是2011年全县首批特殊门诊职工。汪文华与他同住一小区,经常搭他上下班。刘某对妻子说:“哪是什么我的运气好,而是汪文华重缘分。人家不搭是本分,搭是人情。”2025年6月,汪文华的川渝两位战友相约到云南,中午途经汉源县。汪文华热情接待,邀同事刘某同往。刘某敬重汪文华的侠肝义胆和远道而来的“兵哥”“军嫂”,就中途扫码预付老板500元;汪文华结账发现后,坚决不肯:“我请客,你买单,这怎么行,不能坏了规矩!”坚持转账给刘某,刘某拒收,你推我让;汪文华又重发,并在刘某的手机上按住点收。当时,在场的同事殷梅妹感慨地说:“你们俩,就跟闺蜜一样,我好羡慕!”
汪文华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把战友情、同事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受到大家的好评和敬重。
记者:  刘效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