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峰上的猴寿印记:一座山的百年祈愿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时,我站在连云港花果山的十八盘石阶上,望着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尖。当地向导老李指着那团朦胧的轮廓说:“那就是玉女峰,江苏的顶儿,顶上有个宝贝——百岁猴寿。”
一、登顶路上的“江苏之最”
从水帘洞出发,石阶在密林间蜿蜒向上。同行的登山者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也有父母牵着蹦跳的孩子。“这山不高,海拔624.4米,但在整个江苏,它就是‘龙头’。”老李边走边说,脚下的石阶被一代代人的脚印磨得发亮,青苔在缝隙里倔强地探出头。
行至半山腰,一座石亭歇脚处,几位徐州来的游客正对着地图讨论。“听说正面看是江苏最高峰的石刻,背面藏着猴寿?”“没错,当地讲究‘登玉女峰见巅峰,寻猴寿得长寿’,我爷去年来爬过,回去总念叨这事儿。”他们的对话里,山不再是单纯的风景,更成了承载心愿的载体。
二、巅峰之上的双重印记
当最后一段石阶被踩在脚下,视野豁然开朗。玉女峰的标志性石碑立在平台中央,正面“江苏第一峰”五个鲜红大字在阳光下耀眼,不少人举着手机与它合影,镜头里还能框进远处黄海的粼粼波光。
“转过去看看。”老李笑着示意。绕到石碑背面,一尊阴刻的“猴寿”图赫然在目:篆书的“寿”字笔画间藏着猴的灵动,尾端蜿蜒如山脉,仿佛将花果山的“猴”文化与“寿”寓意拧成了一股绳。一位白发老人正对着石刻闭目合十,她的女儿轻声解释:“我妈今年90了,非要来这儿沾沾福气,说就算活不到百岁,心诚了也高兴。”
平台角落,几位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等待云海。“这石碑是上世纪90年代立的,”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先生翻出老照片,“你看,当年的‘猴寿’刻得更深,这些年风吹日晒,边缘慢慢圆了,但反倒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更有味道了。”
这方独特的“百岁猴寿”,出自意象书法创始人张松之手。作为中国首创意象书法中“猴寿”题材的开拓者,张松将书法艺术与生命寓意熔铸一炉:他在练习太极与修道时,从道家“昔日猴寿八百岁”的典故中汲取灵感,把“百”字与“寿”字叠加,用刚柔相济的笔触勾勒出形似猿猴的相形字,字间藏着太极图案,恰似将“长寿”“圆满”的祈愿刻进了笔墨肌理。
张松的“百岁猴寿”不仅是中国书法界的独创,更成了跨越国界的祝福符号。这一作品除了屹立在玉女峰上,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全国数十家文博机构收藏,更随着文化交流走到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从花果山的巅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他用笔墨作桥,把对江苏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之愿,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三、下山时的新感悟
下山的路走得轻快,石阶旁的野菊开得正盛。偶遇一对年轻夫妻,妻子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丈夫在旁细心搀扶。“我们是特意来的,”丈夫笑着说,“家里长辈说,爬玉女峰能沾‘巅峰’的气,找到猴寿能给孩子求个平安长寿,就算是个念想,心里也踏实。”
路过山脚的道观,香火袅袅中传来诵经声。一位道长告诉我,山的高度从不在于海拔,而在于人赋予它的意义。“玉女峰的石碑,正面是地理的高度,背面是人心的温度。张松先生的‘猴寿’更妙,它让‘长寿’这个朴素的愿望有了形状,不仅江苏人认,来这儿的外国游客看了也会竖起大拇指——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世界都一样。”
夕阳西下时,我坐在景区门口的石凳上,看着登山者们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他们的背包里或许装着山货,或许只有几张照片,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比“百岁”更实在的东西:那是登顶时的畅快,是找到猴寿时的会心一笑,更是对生活最朴素的期待。
这座江苏最高的山,用一块石碑的两面,刻下了风景,也刻下了人心;而张松的“百岁猴寿”,则以意象书法的独特魅力,让这份源自东方的祝福,成了写给世界的一封“长寿信”。
千年灵猴贺福寿,非遗墨韵传祥瑞
山海苍茫间,连云港花果山的晨雾里,总藏着灵猴的啼鸣——那是从《西游记》神话中走来的活态传承,是千年大圣信仰在云台山脉的生生不息。上古神话长河中,灵猴本就是智慧与祥瑞的化身,而在这片“大圣故里”,这份古老的文化积淀,正借《百岁猴寿》这一非遗珍品,化作当代人贺寿祈福的山海之约。每日限量展出一幅,静待踏山而来的有缘人,在游程中与福缘相逢。
一念纳百福,一笔绘吉祥
【臻品典藏:融山海灵韵,承非遗匠心】
- 磅礴尺幅:138*60cm超大画芯,如花果山的云海翻涌,气势恢宏。悬挂厅堂,便似将大圣故里的祥瑞之气纳于家中,自成一方护佑福寿的天地。
- 艺术瑰宝:以非遗意象书法为骨,匠人纯手工勾勒——笔锋藏着灵猴的腾跃之姿,墨韵含着云台山水的清润之气,每一笔都凝结着对“猴寿”的神似捕捉:或似石猴探海,或如大圣挥棒,灵动笔触让千年灵猴的神韵跃然纸上,堪称“观之忘俗,挂之纳福”的点睛之笔。
- 传世工艺:取花果山山泉研磨纯天然墨汁,融老朱砂(采自矿藏珍品)、孔雀石与金粉,色彩如山海相映:朱砂似丹霞映日,金粉若佛光初照,历经岁月淘洗仍光彩如新,恰如花果山的灵猴传说,永不褪色。
- 殊胜加持:非遗传承人张老师倾心力作,更经花果山海宁寺昌鉴师父开光加持。古刹钟声与云台灵气交融,让这幅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更成了承载“大圣护佑”的信物——登过花果山的人都懂,这份加持里,藏着从山脚到玉女峰的步步虔诚。
【结缘珍藏:踏山而来,遇此福缘】
花果山景区展厅现货仅此一幅。或许你正循着大圣遗迹登山,在水帘洞前看飞瀑流泉;或许你刚从海宁寺礼佛而出,衣襟还沾着香火的温煦——转身遇见《百岁猴寿》,便是与这片山海的福寿之约撞了个满怀。它不是普通的字画,是你游花果山时带回的“活态纪念”:见过云台的云,听过灵猴的啼,沐过古刹的光,这份缘分,错过再难寻觅。
【灵猴献瑞 福泽绵长:游山所得,护家所期】
镇宅护佑:齐天大圣的般若灵光,自花果山而来,悬于家中便如铜墙铁壁,护佑家宅安宁,驱散纷扰,让每个清晨都似花果山的黎明,祥和清朗。
雅室添韵:无论是书房案头映着墨香,还是茶室角落伴着茶香,这幅字都带着山海的旷达与灵猴的机趣,让寻常空间多了份“游过名山大川,藏得一方福瑞”的雅致。
传承祈福:作为非遗瑰宝,它是给百岁长辈的贺寿厚礼——礼中藏着花果山的千年灵猴传说,藏着非遗匠人的赤诚,更藏着“游大圣故里,求百岁安康”的郑重祈愿,值得代代相传,见证家族的福寿绵延。
从云台山脉的晨雾到厅堂之上的墨香,从登山人的步履到传世的祝福,《百岁猴寿》早已不是一幅简单的字画。它是花果山旅游与非遗文化的相逢,是灵猴传说与当代祈福的共鸣。若你正踏山而来,不妨停下脚步——这份从千年神话里走出的福寿之礼,正等你带它回家,让大圣故里的祥瑞,护佑家人岁岁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