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晃悠悠”别慌!这3种松动不用治

郑州口腔 原创

2025-07-25 11:46

“啊!我牙齿怎么在晃?”“完了完了,这怕不是要掉了吧?”

先别慌!牙齿松动≠世界末日。

事实上,有些松动根本不用治疗,自己就能恢复。

生理性松动:牙齿的“防震弹簧”

你知道吗?健康牙齿本身有“浮动空间”,医学上的定义1mm以内的松动都是正常的。

这就像给每颗牙装了微型弹簧,当你的牙齿突然遭遇“硬碰硬”时,这种弹性缓冲能避免牙根折断。就像手机防摔气囊,看似“松动”实则是精密保护机制。

自测小技巧:用指尖轻推牙齿,感觉有轻微晃动但无疼痛,且松动幅度<1毫米,这可能是牙齿在正常“做体操”哦~

孕期特供版:激素导演的“集体蹦迪”

“怀孕三个月,牙齿集体摇摆?”准妈妈们别慌!这锅得让雌激素和孕激素背。

要知道,怀孕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飙升,牙龈里的小血管扩张变脆,牙齿就像站在软乎乎的棉花上,会有轻微松动,但这种情况通常会在分娩后2个月后随着激素水平回落自行“归队”。

孕期护牙锦囊:选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天用牙线清洁牙缝;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换牙期限定款:乳牙的“谢幕演出”

6-12岁小朋友的牙齿开始“松动”,大多是乳牙根被恒牙“啃食”的可爱画面。新牙萌出时会分泌特殊酶,慢慢溶解乳牙根,这个过程就像自然脱落的蝴蝶翅膀,松动是正常信号。

家长必看:不要用线勒、筷子撬等

暴力手段。鼓励孩子多啃苹果、玉米等食物,松动超过3个月未脱落需看牙医。

警惕!这些松动必须看急诊

当然,不是所有松动都能佛系对待。出现以下情况请火速挂号:

1.外伤性松动:摔倒、撞击后牙齿(可能伴随牙龈撕裂)。

2.牙周病晚期:牙齿像“跷跷板”般晃动,牙龈红肿出血。

3.根尖周炎:咬物时剧痛,牙齿松动,有时伴有脸部肿胀。

医生简介:

刘伟伟,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会成员,河南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成员。从事牙周专业及牙体牙髓专业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各类牙周疾病、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桩核冠、全冠设计和治疗。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