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商家又被罚款,拼多多“千亿扶持”惠商计划有用吗?
数据注水、功效夸大、研发背书造假,广州雅肤诗化妆品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了!
近期,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证,广州雅肤诗销售的康雪防断发强韧洗发水为普通化妆品,并非“康雪实验室×广东暨大联合研发”,无“中药理事会&三蚁科技加持”,亦没有其宣传所指的功效和性能,上述宣传内容均为当事人自行虚构编造,误导欺骗消费者。
广州雅肤诗企业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罚款5万元。可怕的是,这家企业在拼多多上竟然有超过500万+的拼单,是店铺太狡猾?还是拼多多失察?
用户信任严重透支
在当下的零售市场,电商平台间的低价竞争愈演愈烈,而当低价策略被过度滥用,一些不良商家便嗅到了“商机”,开始在平台上大肆销售假货。其中,拼多多平台店铺的“售假”现象尤为引人注目,已然成为行业内一个无法忽视的顽疾。
拼多多自诞生以来,凭借着独特的“砍一刀”功能和极具吸引力的低价策略,迅速跻身头部电商阵营,打破了淘宝和京东双雄割据的局面。
创立不到 3 年,拼多多便成功赴美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至2600亿美元的高位,用户年活跃度也曾超越阿里,成为中国活跃买家数最多的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拼多多活跃用户超过9亿,年活跃买家已近10亿,渗透率达90%以上,接近国内网购用户总量上限。
这一系列耀眼的成绩,彰显了拼多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然而,在拼多多快速崛起的背后,假货问题却如影随形,成为其发展道路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例如:五粮液官网曾发布声明称:“公司接到多名消费者关于低价从拼多多平台购买的五粮液产品真伪咨询。经公司核实,该平台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上述行为严重损害了五粮液声誉及消费者权益。”
表面上看,拼多多的低价策略似乎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成功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实现了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短视的策略给平台带来了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最致命的便是对用户信任的严重透支。
那么,拼多多的售假问题为何会如此严重呢?
一来,拼多多的平台开放模式允许大量商家入驻,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平台对商品质量把控的难度;二来,成立初期拼多多为了追求低价和高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商家入驻资质的审核以及对商品质量的监管;三来,拼多多以低价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在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商家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
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拼多多的售假问题无疑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提醒着每一个电商平台,在追求规模扩张和商业利益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商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日子艰难:增速放缓、利润大跌
电商行业早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狂飙过后拼多多的日子也难言轻松。
一方面,行业整体增速见顶,意味着市场的扩张步伐已逐渐放缓,蛋糕不再迅速变大,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从增量博弈转为残酷的存量厮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拼多多的增速放缓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数据显示,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预估1016亿元,相比预期低了近60亿元。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48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25亿元增长15%;交易服务的营收为47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44亿元增长6%。
另一方面,拼多多“假货”标签阴云未散,负面舆情持续稀释品牌信用,推高国内外获客与合规成本,进而影响其整体利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经营利润为16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47%。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祭出了“千亿扶持”惠商计划这一重磅大招,试图通过打造新质供给,撕掉“假货”标签,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生路。
据了解,未来三年内拼多多将再掷千亿级资金与流量,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这也是拼多多2024年“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后的最强惠商举措。
从策略本身来看,其方向不可谓不明确,意图不可谓不深远。
一方面,拼多多通过减免技术服务费、推广软件服务费、店铺保证金等多种方式,大幅降低中小商家的经营成本,还通过“百亿消费券”“超级加倍补”等创新玩法,为中小商家精准引流,让它们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优质商品的供应,降低平台假货风险。
另一方面,拼多多精选创新商家与产品,全链路赋能,助其从代工转向品牌,跳出同质化竞争,为平台注入全新的活力。
拼多多精心筛选出一批具备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产品,为其提供从产品研发、运营推广、销售渠道拓展,到仓储物流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扶持,助力这些商家实现从代工思维向品牌思维的跃升,从生产源头杜绝了假货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将进一步加大对平台打假的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溯源和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假货的流入,逐步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
那么,通过“千亿扶持”打造新质供给会是一条好出路吗?我们需要等待时间去验证。
打造一个可持续的电商生态
拼多多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面临诸多挑战,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生态,已成为其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在供给端,拼多多亟需从追求短期流量扩张转向构建长期价值共生体系。
拼多多应坚定推进良币驱逐劣币战略,建立更透明的商家信用评级体系,向消费者充分披露;对屡次售假、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实施“零容忍”,坚决清退;并联合品牌方建立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通道,共同营造清朗环境。
在需求侧,拼多多应积极挽回消费者信心,核心在于将“用户体验”置于战略高位。
一是,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提升判责的精准度与效率,建立更加畅通、高效的纠纷调解通道,保障消费者合理权益。二是,大力提升物流履约确定性,重点优化时效保障与末端服务质量;三是,持续升级反刷单、反虚假好评的技术能力,以真实评价驱动信任。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应升级治理体系,在规范与发展间寻求最优平衡。构建覆盖商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机制,从入驻审核到日常巡查再到售后追溯,形成管理闭环,并引入更多第三方专业质检力量,对高风险品类商品进行常态化抽检,结果公开透明。
综上所述,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拼多多打造韧性生态之路,实质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唯有严控品质、捍卫信任,赋能优质商家,以前瞻性的眼光投入技术与社会价值建设,方能在电商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持久的青睐与市场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