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连云港杂记
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
我喜欢漫游的形式,不用计划行程,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风景能看多少就看多少,美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天地太广阔,看不尽的风景,也尝不尽的美食。
最好的风景其实是在人的心里,心情好了,看山是山,看海是海。心情不好了,站在高山之巅也只觉高处不胜寒,濒临大海会觉烟涛微茫信难求。
所有的景一入人的眼,人的心,再经人的口讲述出来,便着上很重的主观色彩。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其实是片面之词,如果讲的人讲得好听,听的比看的好,反过来,很多美景也可能被某个人的主观判断而错过了。所以,如果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实践,不可臆断,就像苏东坡亲自探察石钟山感悟到的那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另外,同一地方、同一个人,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的心情登临,所见所感也截然不同。就像家乡的贾鲁河畔,我几乎天天都去,拍到的景都不一样,所以,怎能轻易地以一个“好”字或“坏”字判断?
我和连云港,有些渊源。近三十年前,刚刚毕业到乡里的中学上班,学校组织老师们去旅游,包了两辆昌河车,一路直奔连云港,因为那是离我们最近的海。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海,海是什么颜色的?教科书里都说“在蔚蓝色的大海上”,但当时正值阴天,展现在我面前的大海,是灰蒙蒙的一片,视野也非常有限,感觉跟平常所见的湖泊差不多。晚上同事们去海滨浴场,我不会游泳,也没去。花果山去了,只记得和几个同事在水帘洞口留念,其它的景物不复记忆。那次旅行只剩下几张老照片,一直保存在相册里,每每翻看,感慨颇多,总想再去一次。
前年我们家几口开车绕山东一带行走,我提议借道去一趟连云港,车子都开到连岛附近了,在小饭馆吃饭时问当地人风景咋样,同样在那儿吃饭的客人和店老板都说连云港有啥玩的?能看海的地儿就一个连岛,门票车票加起来不少钱,酒店也很贵,要看海去日照,那里有免费的海岸线。日照是不错,可我们已经去过了。但听人这一说,我们兴趣全无,就又去了一趟日照。虽然这些年各地的海也看过不少,但每年夏天出行,不去海边转转总觉得有些遗憾。
这次从徐州出来,要去哪儿,我们有点分歧,我说要不然车停在徐州,坐火车去威海,因为住的地方坐火车很方便。我公公说没有去过连云港,大儿子也主张去连云港,说威海太远了。于是就开车前往连云港,很近,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到了连云港,除了热,风景没得说。先去的连岛,门票50元,70岁以上的老免门票,1米4以下的儿童门票与车票全免,观光的小火车费每人20元。我们四个我需要买全票,大儿子有学生证半票,公公与我小儿子免票。包括三个景点:大沙湾,苏马湾,孔雀园。大沙湾的风景尤其美,金色的沙滩与碧海蓝天交织成的画面符合你对梦中情海的一切幻想。
虽然热,但游人特别多。男士们下海游泳,我在岸边走走,看看风景,拍拍照。从大沙湾乘车到马苏湾要经过山路,从山上俯瞰的大海,就像蓝宝石一样,天空也很蓝,大海又像沉淀下来的天空,恍惚间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我老公单位在大连施工的时候,我曾经在海边住过近一个月,天天去海边,每一天海的颜色也像人的心情一样,是变化多端的。海边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雨来得尤其是突然,尤其多。像这样的碧海蓝天其实是很少见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场景很多。途经孔雀园,太热了没下车。马亚湾比较小,下车需要经过陡峭的台阶才能来到海边,到达时已是傍晚,海的蓝色黯淡了许多。
第二天去的花果山,这里广泛被认为《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门票八十多,优惠政策与连岛相同。怕累着老人孩子,我们坐中巴车直接上了最高峰玉女峰,天气晴好,连云港市可尽收眼底。山顶的温度比不上泰山之巅低,但也比下面凉快多了,徒步下山,一路的山景与别的山大致相同,作为孙大圣的故乡,这里的一大特色是猴子特别多,一只只的,一家家的,可以看到它们的天伦之乐,它们见人不跑不惊,待人特别温柔可亲。途经水帘洞,穿过飞流直下的“洞帘”可以进洞中游玩。花果山不累不险,比较适合亲子游。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此生最大的愿望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惭愧的是迄今为止一个也没有实现。每去一个地方旅行,我都特别珍惜,我喜欢写游记,去日照旅游时,我写的游记引得亲朋好友纷纷向我要旅行攻略,我觉得很荣幸,也不胜惶恐,恐怕因主观因素太多,误导了大家,让大家失望。真正不带滤镜的景是不存在的,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