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爱神之门大开 —读阿力的中篇小说《爱神之门》|梁春云专栏30

河南文苑 原创

2025-07-23 16:36

读着《爱神之门》,一直为主人公阿成的命运不安着、担忧着,直到看完小说的结尾,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阿力老师对阿成这一角色的塑造,寓意爱情、事业“双关语”的爱神之门,经过了对爱情短暂的向往后就紧闭此门,之后不断经历爱神之门的小开、小合,亦即个人的家庭的小爱之门的开开合合、动荡不定,到家乡与民族的大爱之门的大开大合,统统借助文学血脉的通道,时而淤滞,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奔涌流淌。他的事业也经历了顺境的欣喜与逆境的至暗。在人生低谷时,他毅然决然地撞开命运之门,再到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时打开成功之门,直到回馈桑植的情感闸门坚毅勇敢地、稳步推开,又有同时迈进文学大门,井喷式的创作成果的呈现,由此,一个优秀的政企领导者、管理者和知名作家的诞生,连接了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的发展之门的徐徐打开,以此接纳和链接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理念、新的决策、新的旅游项目落户、市场开发等一系列优化,以至带来的家乡整个环境面貌的改观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改善,从而福泽家乡厚土,升华了小我的爱走向民族大爱的深远意境。

这是发生在云南红棉河畔的故事。阿成在特殊年代出生,在此柔弱地生长。他以瘦弱的身躯驮起了心中的太阳和月亮,显露出了高于常人的记忆力和领悟与接受能力,那是在读书中获得的自信和力量,因此被村会计吴二相中,收他徒弟,他能写会算,担任会计助手,一时让乡亲们刮目相看。但他家庭的困境、父亲来福的地位,决定了他只能与不爱的人结婚,这个人便是师傅的大女儿阿美,而他喜欢的恰恰是结婚对象的妹妹阿云。师傅想先嫁出大女儿阿美,因为他觉得小女儿聪慧不愁嫁。因此,他仗着自己的会计身份和地位,在来福面前极力撮合,父亲的迎合,不经意间就演绎了一出包办婚姻,他无力抵抗,在当时还很封闭、很落后的家乡,除了逆来顺受,还能咋办?阿成的爱神之门就此紧闭,读者的同情心、无奈感被拉满。阿成的不幸婚姻,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但阿成没有就此沉沦,他藏住内心的纠结和无奈,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有限的书本学习中。冥冥之中,心里埋下了一颗与命运叫板的种子,抑或是一种理想吧。

他被选拔担任村民办教师后的尽职尽责,又再一次显现出他的爱岗敬业和出众的才华。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随后他考入省城师范求学后,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他认识到守住无爱的婚姻是愚蠢的,原来无力挣脱束缚的枷锁,现在终于有了智慧的钥匙来开启。他与妻子平静分手后,一位有青春活力的菲儿闯进了他的视野,就在他微微掀开爱神之门时,毕业临近,需要到乡村做调查,为毕业论文紧张准备着。当时,仅仅因为短暂的失联造成了他们之间的种种误解,爱神之门又一次关闭。

紧接着,小说围绕阿成的仕途之路展开。他从步入大学校园后,靠着自身的努力进取,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老家的镇,是省委组织部领导有意识地安排他到基层锻炼的,他先后担任镇党政办主任、县旅游开发办宣传干事、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他在一个县级地域里游刃有余,政绩突出,百姓受益,是一个人人称羡的好领导,为他叫好的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随着省市两位器重他的领导退休或调离,一位年轻有为的基层领导的政治生涯随之止步。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他茫然无措,事业之门随即到了停滞状态。正是由于新任县委书记与前任书记的不同政见,心胸狭隘,执政的短期行为,不遵循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上马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譬如金矿频繁开采等,出现表面的“异常繁荣”,全然不顾由此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在遇到暴雨时,阿成创下的惠民成果,瞬时坍塌,“环保绿色名镇顿时被泥石流冲得路塌地陷。”导致百姓家园被毁,阿成老家的锣锅底村不得不整体搬迁。这一沉痛教训,揭示了我国政治生态的某些弊端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给领导和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不难看出,阿成事业之门的停滞,与时任领导的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顾全局、排挤将才所造成的损失,地方经济瞬时出现负增长的局面,是一种痛彻心扉的呼应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锣锅底村灾后重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千千万万个同胞无声的大爱和善举,从四面八方涌向红棉河畔,融入红棉河水,滋润着沿岸的百姓,这是民族的爱神之门的暖流,奔腾不息。

之后,小说紧扣阿成与菲儿的婚恋展开。他俩在大学毕业时的不欢而散,阿成刚微微掀开的爱神之门不得不紧闭。之后,阿成事业处于上升期,有关部门组织外出学习深造参观旅游时,与某旅游公司导游菲儿的意外见面,是在各自冷静六年后的重逢,欣喜之余,为再续前缘作了铺垫。阿成跌入人生低谷,政治前途渺茫之时,菲儿及时走进他的心里,开导他不如弃政从商。

在《爱神之门》里,阿力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种追求真爱的方式。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包办婚姻”一直存在着,只是人们觉得就那样了,甚至麻木了、忽略了,但阿力老师的笔触却为这样的不幸停留,并让这样的勇于打破封建婚姻的精神桎梏,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对象,在经历了严峻考验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例证,成为文学生命的重要部分,也警示还有封建残余思想的父母们,多一些理解、尊重儿女们的选择和意愿。

他与菲儿相互支持,彼此成就,由小家小我的爱,走向观照当地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惠及全社会的大爱,成为当地的美谈。至此,印证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道理,人们向往光明、大胆执着追求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是美好的。诚如叶倾城在《爱是一生的修行》一书中写道的:“爱,果然是一生的修行。年轻时候,我倾诉;中年之后,我倾听。而给予,一直是双向的,你们给过我耐心又给过我信任,正如我给过你们依赖也给过你们温柔。我从你生命里惊鸿一瞥,如彗星,正如你们共同的闪烁,照耀了我的夜空。”《爱神之门》的温柔笔触,文字真切,蕴含通透的人生智慧。

纯真的爱情之花,伴随事业的掘进,结出了累累硕果。阿成和菲儿一起应聘到蝴川“百花”影视公司后,该公司董市长赵姝慧,深谙“善用将才,一人可抵百万雄兵。” 的意义,她胸怀远大,“用人不疑”,已然给阿成助添双翼。董市长在深入了解阿成后,觉得与自己儿时的遭遇竟然惊人的相似,因此更加倾慕爱戴他。当得知阿成与菲儿在蝴川接连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租房时,董市长当即决定将自己的房屋借给他们。小说中关于阿诚“借房”,充分体现出董市长爱才惜才,关心员工,体恤下属,给他生活上分忧解难,工作上激励他奋发有为,给他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的细节描写,字字真切,句句暖心。在外谋生的阿成和菲儿,深切感受到领导与员工,不是亲兄妹,却胜似亲兄妹啊!

随着蝴川“百花”影视公司董市长赵姝慧的慧眼识才,阿成和菲儿为公司的业务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回馈桑梓,是阿成骨子里就有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多作贡献的愿望。小说里自然建构了阿成的蜕变,那就是经历了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后,逐渐修复的爱情、事业之门,豁然亮堂,当初的“书生气”之浓的基层领导,变得内心强大;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市场扑朔迷离,他能驾驭自如。阿成作为乡贤的代表,有着大爱情怀与担当,为带领乡亲们打造自己的“金山银山”不遗余力,是助推伟大祖国强国梦、复兴梦的根本,小说书写了民族文化的慷概之魂,唱响了一曲凝聚民族大爱的颂歌。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反转”鲜明。如吴二会计最初的“得势”,来福起初的卑微,达成地位不对等的“亲家”。阿成求学、事业有成、一下子跌入谷底,转为经商,从头学起,有所成就后返乡担任开发旅游主管,其父来福也是一步步地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成为百姓群众的代言人,而吴二的两个女儿不幸的婚姻,导致家族的命运不济,正应验了那句话:“世上没有后悔药!”小说从省到市、县、乡镇、村,树立了一大批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有学识水平、作风过硬的好干部形象,如省市领导陆鸣、老刁,县领导李肇星、朱军,“百花”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董市长赵姝慧等。他们知人善任,保护干部的积极性,突出的正面形象与上官庆国之类打压干部,急功近利,形成鲜明的反差,丰富了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也带给读者更多深层次的拷问。

小说在文字处理上,适时引用古今经典,烘托了人物的情绪氛围。一是阿成爱情受挫时,二是阿成在蝴川的梦境中,连续两次插入刀郎的经典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与菲儿再次重逢时,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歌声响起;在阿成事业上遭受极大不公时的无助,适时嵌入孔子周游列国游说的经典……都恰如其分地与主人公的心境契合,一时成为主人公的精神寄托,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小说中通过朴实真挚的对话、心理活动刻画、景物描写等,旨在传递文化品格的特质和一代代人生命延续的气息;旨在通过阿成身边及上上下下的诸多人物,着力掀开生活的表层之门,展示生命中深层的悲欢:阿成不仅仅是精神还乡,而是以时间堆叠的一颗高贵的灵魂,在脚踏故土时,吐露出的怡人清香……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