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移实移树新风,传统智慧焕新生

郑开同城 原创

2025-07-23 13:18

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梁亚婷


    在中牟新区雁鸣湖镇魏岗村,一场场浸润着淅川故土记忆、又洋溢着时代新风的婚丧嫁娶仪式,正悄然重塑着乡村的文明风貌。这个从淅川县迁徙而来的村落,将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理念巧妙融合,让移风易俗工作既有文化温度,又具实践力度。 

【婚事新办:传统寓意里的简约新风】

    “1.7万元彩礼,6000元回礼”,这组带着特殊寓意的数字,如今成了魏岗村新人婚礼的“标配”。这一做法既延续了淅川老家“讨彩头”的传统,又破解了高额彩礼的困局。1.7万元谐音“万里挑妻”,承载着男方对伴侣的珍视;6000元取“万一挑一”之意,传递着女方对婚姻的期许。一送一回间,传统吉祥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婚礼当天的待客之道更显巧思。没有奢华的酒店宴席,村民们端出的是大米、面条、油条配胡辣汤的“家乡早餐”,正餐也只是朴实的12道菜。这些带着淅川风味的吃食,既让长辈们感受到熟悉的故土温情,又让年轻人轻松接受简约新风。村委会还会为新人送上婚俗文化手册,把家风家训传承融入仪式,让婚礼真正成为“爱的承诺”而非“面子工程”。

【白事简办:三天流程里的传统坚守】

       白事改革中,魏岗村同样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了平衡。“三天埋葬”的新规推行以来,既守住了“入土为安”的老理儿,又剔除了旧俗中的繁琐铺张。

        以往,村里办白事动辄耗时一周,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既浪费资源又累垮家人。如今,第一天整理仪容、通知亲友,第二天举行告别仪式,第三天入土安葬,紧凑的流程让悲伤回归本真。更暖心的是,办事全靠街坊四邻搭把手,待客用的是蒸馍配大锅菜——这口带着烟火气的大锅菜,正是淅川老家“邻里互助”传统的延续。

         “治丧时间短了,但孝心一点没少。”村民老魏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种改革,把家属从冗长的仪式中解放出来,让怀念回归内心深处。

         从彩礼数额的巧妙设计到宴席菜品的乡土选择,从治丧时间的合理压缩到待客方式的邻里互助,魏岗村的移风易俗没有简单否定传统,而是通过“文化解码”让老习俗焕发新生。如今,这个移民村用自己的智慧证明:文明新风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土壤里长得更旺、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