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张鑫:用责任担当演绎铁血柔情

西窗微雨 原创

2025-07-22 17:08

张鑫是军人中的典范,他有着最坚硬的脊梁和最柔软的善良,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英气,一言一行都散发着豪情。虽然已经退伍近十年,但初心不变,本色不改。他是救火英雄,他是“最美绿城人”,他是“感动中牟”人物,他是创业先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他用一腔热血回报桑梓,以身作则诠释着什么才是军道精神:像松树一样做人,坚挺不拔;像小草一样学习,随处生根;像大海一样待人,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做事,润物无声。

为筹生计,以柔弱之躯勇挑生活重担

张鑫是中牟县姚家镇车棚张村人,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小时候家里非常困难,盖房子没有钱,父母东借西凑,懂事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放了学就跟母亲下地劳动,一年到头也收入不了几个钱,于是他便不顾父母的反对辍学出去打工,因为年龄小,处处碰壁。几经辗转奔波,后来他到了南方的一个厂里打工,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一个班儿要上12个小时,两班儿倒,累得身体几乎透支,下班后饭都不想吃,衣服也不想脱,瘫倒在床上,晚上成宿成宿地做噩梦。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谈到这段经历时张鑫几度哽咽。

就这样他仍然咬牙坚持了13个月,工友们普遍都比他大,少则大七八岁,多则十几岁,但是干起活来很多人都不如他,人送外号“河南小猛男”。工资是计件的形式,多劳多得。他第一个月挣到340元,过年拿给家里200元,第二个月960元,第三个月1280元,后来挣到2000多元,这些钱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后来他又来到苏州的一个品牌鞋子代加工厂打工,做鞋底的模型,车间环境非常恶劣,温度高达51度,热得人透不过气来。鞋底的模型是在175度的高温下用机器压缩而成的,怕影响产品质量,不让戴手套,这样就难免烫到、磨到手,手上都是血泡,血泡好了之后又结成了厚厚的茧子。

长期在外地漂泊,相比于身体的痛苦,更吞噬内心的是巨大的孤独感。对家的思念像洪水般蔓延,像野草般疯长。当时厂子的近旁就是京广铁路,因为家乡郑州有个京广路,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卖瓜经常路过,他就觉得顺着京广铁路能找到回家的方向。每到休息日他买点面包、矿泉水,沿着铁路一直往西走,天黑了再往回返,就像望梅能止渴一样,他获得了短暂的安慰,感觉就像回了一趟家,非常解压。

峰回路转,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他年纪轻轻就在外面漂泊,父母又操心又心疼,觉得长久下来也不是个事,这样下去要一辈子干体力活。在2008年10月,爸爸让他报名参军,他抓住宝贵的机会,顺利入伍。并且凭借着做苦工锻炼的体力与耐力,他很快便在部队的比武中脱颖而出,在当义务兵的第二年光荣入党。义务兵入党特别难,2000人才有3个名额。第三年他又当了班长,第五年当了排长。

他在部队勤奋刻苦,踏实能干,在八年的部队生涯中,荣获了很多荣誉,有集团军体能训练骨干、全能训练尖兵、集团军“金牌四会教练员”,全能训练尖兵、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长等等,被部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特别光荣的是在2010年、2016年他两次入赣参加抗洪抢险任务,被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在2011年6月他奉命随团围堵兰江大堤,并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接见表扬;2016年7月在永安大堤上围堵管涌,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接见并高度表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山河破碎、弱肉强食的年代,有些人舍小家,顾大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们是英雄!在和平年代,当国家财产与人民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的人,也是英雄,张鑫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勇闯火海,危难关头显担当

让他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一次火中救人事件。2013年春节,他探亲回家,和朋友沿102省道开车行驶到三官庙境内时,大雾茫茫,能见度很低,猛然看到路边有位女士在拼命招手拦车,他看到之后立马停车,经询问了解到这位女士一家四口开车走高速时,车子底部不小心挂了稻草,一直摩擦造成起火,这位女士和丈夫慌乱中只顾得钻在车底掏稻草,那位丈夫的半个脸部已被烧伤,没想到车里还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和一些贵重财物,等意识到危险的时候火势已经迅速蔓延。车门因上了儿童锁打不开,无奈之下只好拦车向路人请求救援,张鑫凭着军人的敏感与经验,迅速从自己车上拿出灭火器,冒着汽车可能随时会爆炸的危险,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边灭火边用力踹开车门,先把孩子救了出来,又二次返身去抢救财物。

当他从火中成功脱身之后,火势越来越大,车子在熊熊燃烧。他怕大雾干扰前方司机的视线而再次造成事故,就站在路中间不顾生命危险拼命拦截车辆,一辆辆车子逐渐停了下来。随后救援车辆也赶了过来。他了解到这一家人是浙江人,来这边走亲戚,没想到遭遇不幸。他帮他们处理完事故,又把他们带到县城找了一个酒店安顿好,从下午6点多一直处理到凌晨2点多。父亲打电话责怪他怎么还没到家,他向父亲说明了情况,父亲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夸他做得好。

当时有路人把他救人的场景发到了朋友圈,这件事被广为传播,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经《郑州晚报》报道之后,《解放军报》 、《人民前线》 、《河南日报》 、《河南新闻联播》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民网》 、《大河网》等众多媒体网站纷纷报道、转载,引发强烈反响。河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专门作出指示:“宣传报道好张鑫的事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军某集团军首长作出批示:“军人价值观崇高展现,危难关头,万全处置、勇敢顽强、示范引领。”浙江驻地也纷纷以“舍己救人 从善向好”进行典型宣传。

舍己救人带来的荣誉也纷至沓来,他先后被评为“最美绿城人”。“感动三旅新闻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新闻人物”,首届“感动中牟十大人物”,“第四届郑州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等。谈起这次壮举,张鑫显得云淡风轻,觉得这不算什么,自己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我说你当时都没意识到这有生命危险吗,他说没有,更没有想到会有以后的殊荣,所以当铺天盖地的荣誉到来时,他并没有迷失自我,而是一如既往地在部队练好基本功,做好本职工作。

山重水复,创业路上千回百转

2016年,是他在部队服役的第八个年头,这时候他早已转为二级士官,想要申请留队是很容易的事,也是很稳妥的选择。但是他觉得在部队的生活有些清闲,他天生爱闯爱拼,便决定退役回家乡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但是当理想照进了现实之后,碎成了一地鸡毛。四处碰壁,茫茫然找不到出路,他一度变得极其消沉、颓靡。每天早上迟迟不愿意起床,主要是怕面对现实,那段时间父亲每天都起得很早,默默的坐在他的床头看书,不愿意打扰他睡觉,坐等他醒了之后与他聊聊天。父爱如山,父亲静默的爱给予了他极大的鞭策与力量。慢慢的他开始振作起来。哥哥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他每天都过去帮忙。有一天他出来买烧饼,发现周围有一家午托部,有很多小孩在爬围墙,翻护栏,他就意识到应该办一个训练营,增强孩子的体能和安全意识。有了想法之后他就开始上网搜,搜到广州的一个军事培训学校,他就毅然搭上火车南下广州取经,不巧的是正好校长去南京开年会了,学校负责人让他先在校园里转一转,这里与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一样。

没见到校长他有点不甘心,便连夜赶到火车站准备乘车去南京,买的是第二天的车票,当天晚上舍不得住旅店,便在车站大厅用衣服蒙着头睡了一夜,连续多日的奔波实在太困了,这一夜他睡得很沉,醒来后看到在他身旁排了长长的两个队伍在检票,感觉特别尴尬。下午他乘车赶到到南京,天空下着雨,他的心里也湿漉漉的,感觉特别的无助。坐出租车找到那位校长入住的酒店,校长邀请他去自己学校当教官,他又返回广州,后来觉得在这里非常不适应,便辞了职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一路想一路,一直到凌晨4点多,导航到火车站,乘车回到郑州。当天晚上也是大雾弥漫,他坐的出租车到了白沙司机就不愿往前开了,因为雾太大,实在看不清路。他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徒步到了家里。

柳暗花明,用责任与担当架起绿色长廊  

张鑫说:“人不怕吃苦,但是要知道吃苦是为了什么。不能白吃苦,这样你吃的苦都对你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逼着自己去努力。”他汲取别人之所长,再结合自身实践,招募退伍军人创办了郑州军道军事拓展培训公司,帮扶退役军人再就业。并加入中牟县道德讲堂宣讲团,先后到政府、企事业单位作宣讲报告,先后帮助20余名叛逆少年重返校园、200余名小学生戒掉网瘾,多次跟随姚家镇妇联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参加捐书等爱心公益行动。2019年,张鑫还带领公司团队义务为中牟县各单位举行“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升国旗活动,传授国旗文化知识、传承部队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谈到创办素质教育培训的初衷,张鑫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中牟人,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做点什么,所选这个行业也源于我的成长经历。”他小时候父母整天在地里忙碌,顾不上照顾孩子,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就希望把自己在部队所学到的东西以及所接触到的教育模式嫁接到自己的家乡,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弥补更多家庭教育的缺憾。

后来在朋友们的启发下,他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教育基地,于是在2021年便创办了位于中牟县狼城岗镇姚家社区的郑州军道国防教育基地。这里是一个废弃的中学,很多设施需要重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物资投入不能简省,只有节约人工成本。当时正值疫情,哪儿也去不了,他一头扎在基地里,从打扫卫生做起,到推土等基地建设工程,他没日没夜地干。大冷的天,几个鸡蛋,几瓶矿泉水就是他的饮食。冰冻三尺,连矿泉水都结成了冰。后来他又天天吃泡面,吃得满嘴都是口腔溃疡。他得到了哥哥的大力帮助,经过兄弟俩齐心协力的努力,基地初具规模。

最开始只招了7个学员,经过培训之后,口碑很好,在五一节的时候发展到160人,儿童节的时候200多人。到现在为止,已对10多万名学员进行过素质教育培训。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培训项目也越来越多。现在基地主要的业务有中小学研学旅行、劳动教育、中小学综合实践、冬夏令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红色党建、企业拓展培训、乡村振兴项目规划与运营,军事训练国防教育等。

基地位于中牟县区域黄河沿岸,西临郑州,东接开封。交通便利。占地100亩,按照部队标准布置,营区规划建设充满军营文化气息。是校外课堂延伸的主阵地。营区活动场地开阔,标准塑胶跑道,篮球场、打靶体验区、野战训练区、障碍训练区、劳动教育体验区,多功能大礼堂、大小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在业务推广方面,除了借助媒体之外,最主要的是靠客户的口碑。尤其是孩子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这里脱胎换骨的改变,由衷地为他们做义务宣传。

坚守初心,前路漫漫亦灿灿

虽然他办的是企业,但是也有爱心公益的成分,张鑫说:“我们办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纯利润化。家长交给我们1000块钱,得有百分之八十用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吃好、睡好、练好。我们的菜谱都是征求孩子的口味,我们的教官和生活老师都是和孩子们同吃同住,时刻陪伴他们成长。如果不讲良心,克扣孩子的伙食,降低教练的配比,这一行肯定干不长远。”

在张鑫成长的路途中,有努力,也有机遇。谈到机遇,张鑫说:“我所有的机遇都是善良埋下的伏笔。”回首过往路,他眼里泛起了泪花,他说:“太难了!如果让我重新再来一次,我肯定走不下去。”

我连线张鑫的父亲,问他对张鑫有什么期许,他说:“张鑫太懂事,太善良了,他受过大罪。不过他吃过的苦都会变成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相信他能把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谈及现状,张鑫满脸欣慰,他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毕业的学员对我说声谢谢。基地最红火的时候有百十台大巴车,载着3000多人,浩浩荡荡行走在郑开大道上,奔向这里,那一刻觉得很有成就感。”谈及未来,张鑫说要不断突破自己,这是他对学员的教育理念,也是对自己的勉励与期许。

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