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您好》第二集:福延公益荣誉理事长乔永涛用“兵味”传承拥军情

福延圆梦行动 原创

2025-07-21 10:37

福州的七月,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在福建老兵特卫集团乔永涛的办公室里,一张泛黄的照片静静躺在桌面——17岁的乔永涛穿着迷彩服,胸前的“优秀士兵”奖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照片里的少年眼神清澈,带着未脱的稚气,却已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如今,这位从军营走出的企业家,身兼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副会长、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荣誉理事长等数职,正用二十余年的光阴,将这份韧劲酿成照亮他人的光。

一、迷彩烙印:从堤坝到人心

1999年的夏天,长江流域暴雨如注。刚满17岁的乔永涛跟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8713部队奔赴抗洪前线,浑浊的洪水已经漫过堤坝半腰,他和战友们手挽手组成人墙,脚下是泡得发白的双脚,肩上是沉甸甸的沙袋。“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洪水漫过去。”多年后再提起那段经历,乔永涛的声音依然带着激动,“有个老乡抱着孩子在岸边哭,说家里的粮食全淹了。我就想,我们多扛一袋沙,他们就多一分安稳。”

在8713部队的五年,这样的生死瞬间成了家常便饭。扑救山火时,他曾背着受伤的战友在浓烟里摸索出路;执行巡逻任务时,他顶着零下二十度的寒风守在边境线。那些在训练场上磨出的茧子,在任务中留下的伤疤,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勋章。“部队教会我的不只是格斗技巧,是‘向前冲’的本能。”他常说,那枚三等功奖章至今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提醒自己:永远别丢了军人的本分。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还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侦察能手”“执勤先进个人”等称号,连以上嘉奖更是多次,部队的历练,在他心中种下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种子。

二、退伍不褪色:一个承诺温暖千颗心

2010年的冬天,已是福建老兵特卫保安服务集团董事长的乔永涛,在人才市场遇见了退伍老兵王磊。这个曾在部队拿过射击冠军的年轻人,攥着简历在招聘台前手足无措。“保安?我好歹是个班长...”王磊的话里满是失落,却狠狠刺痛了乔永涛。那天晚上,他在创业办公室的简易折叠床上辗转难眠:自己创业不就是为了让战友们少走弯路吗?

第二天一早,他在公司会议上拍了板:“以后咱们集团,优先录用退役军人!”这句话说出口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创业初期的老兵特卫集团资金紧张,他咬牙把办公室从写字楼搬到老旧厂房,省下的钱全用来给退役军人做培训。作为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副会长以及河南商会成员,他积极利用人脉资源,四处奔走,动员会员企业一同参与退役军人和军嫂的招聘安置工作。有次为了凑齐一批安防设备的钱,他瞒着家人把刚买的车抵押了,妻子发现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这是何苦?”他只是笑笑:“战友们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寒心。”

2020年,乔永涛积极申办的福州市保安员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那天,首批参训的50名退役军人里,有位叫陈军的老兵格外认真。他因伤退伍后一度消沉,是乔永涛一次次上门鼓励:“战场能下来,生活里的坎算什么?”乔永涛亲自参与培训课程的设计,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从理论知识到实战技能,都进行了细致的教学安排。三个月后,陈军拿着职业资格证书时红了眼眶:“乔总,我又能靠自己挣钱了。”这样的场景,在乔永涛的职业生涯里上演过无数次。如今,千余名退役军人在他的集团找到归宿,有人成了安保队长,有人开起了分公司,大家常说:“在这里,我们还像在部队一样,心里踏实。”

三、大爱如潮:从军营到社会的温度

每年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身为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的乔永涛,总会早早地开始筹备慰问物资。他的越野车总会装满物资,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上高山、下海岛。去海岛连队的路最难走,有时遇上台风天,船在浪里像片叶子,他却从没打过退堂鼓。“战士们在岛上守着,我们这点辛苦算什么?”有次给高山哨所送书,年轻战士摸着崭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眼里的光让他至今难忘,“他们说平时看书不方便,那些书能陪他们度过漫漫长夜。”除了书籍,他还送去健身器材,助力官兵们保持强健体魄。当看到官兵们收到慰问品时脸上洋溢的笑容,他心中满是欣慰。

而对困难退役军人的牵挂,早已刻进他的日常。作为福建省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副会长,他时刻牵挂着那些曾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老红军、参战老兵以及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去年冬天,他去看望92岁的老红军张爷爷,老人蜷缩在阴冷的小屋里,盖着薄被。乔永涛当即让人送来羽绒服和电暖器,蹲在床边听老人讲长征故事。“过草地时,战友把最后一块青稞饼给了我...”老人说着说着哭了,乔永涛也红了眼眶。离开时,他悄悄在枕头下塞了个信封,里面是刚取的现金。“这些老英雄为国家拼过命,咱们不能让他们受委屈。”

在教育公益领域,乔永涛同样不遗余力。网络大数据显示,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乔永涛将目光投向了闽清的寒门学子和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学生。2024年5月,在了解到闽清金沙学校部分学生的艰难处境后,乔永涛指示福建老兵特卫保安服务集团向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捐赠2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福蕾”助学计划对闽清县金沙学校17名困难学生的慰问帮扶。这笔捐款一部分用于慰问活动时送上慰问金,一部分用于购买六一儿童节礼物和学习用品,赠送给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 。乔永涛还亲自前往闽清金沙学校,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梦想。

同年9月3日,由福建省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福州市民政局指导,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主办,福建老兵特卫集团等多家爱心企业共同举办了“福蕾”奖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这次活动中,乔永涛代表爱心企业发言,他鼓励受资助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奋进。此次活动中,有25名豫闽学子每人获得3000元奖助学金,其中包括乔永涛关注并认捐的10名来自河南的困难学生。这些来自河南的学子远离家乡求学,经济压力较大,乔永涛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联系当地的银行和企业,为学子们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捐助活动过程中,乔永涛与船政学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时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

据统计,自2018年起,乔永涛和他的福建老兵特卫集团累计捐款捐物超2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助学以及对困难退役军人的帮扶中。2024年5月,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授予集团“爱心单位”荣誉牌匾,并聘请乔永涛为副理事长,这不仅是对他公益事业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过牌匾时,他说得很朴实:“我赚的每一分钱,都该有点温度。”

 四、永不褪色的军旗

  如今的乔永涛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天六点起床,被子叠成豆腐块,办公室的日历上圈着“八一”、春节这些日子——那是他雷打不动的慰问时间。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指着窗外:“你看那些榕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茂。咱当过兵的,根就在这里。”

在福州的大街小巷,时常能看到乔永涛组织成立的“爱河护河老兵保安志愿队”的身影,他总是带头捡垃圾、清淤泥,向周边群众宣传环保知识。有次志愿者里的年轻退伍兵说:“乔总,您现在是大老板了,何必干这个?”他笑着把手里的垃圾袋系紧:“老板只是个称呼,我首先是个兵。”他深知,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应以身作则。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为福州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时,乔永涛常站在公司荣誉墙前,那里挂满了锦旗和证书。但他最在意的,是墙上那张千余名退役军人的合影——照片里的人们穿着统一的制服,笑得格外灿烂。就像他常说的:“我做的这些事,不值一提。但只要能让战友们觉得,脱下军装还有人惦记,能让那些困境中的学子看到希望,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从军营到社会,乔永涛身上的“兵味”从未淡去。那是训练场上磨出的茧子,是救灾时吼出的号子,是给老兵敬礼时绷直的手臂,更是面对需要时那句“我来”的坚定。他用实干证明:有些身份会变,但军人的底色,能让每一步前行都充满力量。
这就是乔永涛,一个把军装穿在心里的老兵。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暖,如同榕城的阳光,不炽烈,却足以照亮每个需要温暖的角落。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深刻内涵,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一名有担当的企业家,再到公益事业的践行者,一路走来,初心未改。他的故事,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拥军优属、捐资助学和社会公益事业中,让爱与责任在社会中传递。

(文/李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