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昔日修渠人 今天被呵护

图说安阳 原创

2025-07-18 21:31

2025年7月13日,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石贯村,中华源字号、省级非遗、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退伍军人郭勇峰(右)和中医主治医师宋俊丽正在给89岁的石卢拴等几位修渠老人做健康检查,并普及老年病预防保健知识。(安阳 毕兴世 摄)

六十多年前,林县城北水磨山村郭勇峰的曾祖父郭清源偕同祖父郭勤福在修建红旗渠施工工地为无数工友接骨疗伤,被称为“神枪手”。(此匾额是1936年秋,安阳老城一位绅士驾乘马车到林县水磨山,与家人敲锣打鼓送给“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郭清源先生的。)

据记载:郭氏手法正骨始于清嘉庆年间,传自郭氏家族中一位“老奶奶”,她精通中医,善施针灸,手法推拿正骨,带领儿孙们在水磨山村开设诊所,距今已传承八代。

郭氏正骨以其祖传的“薅薅拽拽、捆捆绑绑、摇摇摆摆、揉揉捏捏”正骨方法和配方独特的接骨药膏,于2007年10月入选“河南老字号”。

于2021年7月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2024年11月授予“中华源老字号”。

红旗渠通水六十载,当年风华正茂的修渠儿女如今已是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了。饮水思源不忘本,踏着祖辈足迹去巡诊。图为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与祖父郭勤福30年前在陵阳卫生院当骨科主任时收的徒弟、同样是第七代传承人、中医主治医师宋俊丽义诊回来、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为给健在的修渠老人提供健康服务,执业中医师郭勇峰、临床执业医师张林方、中医主治医师宋俊丽组成了“关爱修渠老人健康”小分队,奔赴东姚、合涧、任村、姚村、横水、东岗、石板岩等乡镇,给他(她)们免费做全身体验,普及预防保健知识,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7月13日,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石贯村,中医主治医师宋俊丽正在给村头纳凉的修渠老人测量血压,做健康检查。

在林州市任村镇杓铺村,中华源字号、省级非遗、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左)和中医主治医师宋俊丽正在给村头纳凉的、87岁的修渠老人冯虎山做健康检查,老人的右踝关节肿大畸形,跟距舟关节异位。

两位白衣天使正在为87岁的修渠老人冯虎山的右踝关节处贴敷“郭氏正骨”膏药。

7月14日,河南省林州市东姚镇下庄行政村西窑岗自然村,中华源字号、省级非遗、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临床执业医师张林方(左)正在给80岁的修渠老人郝顺才测量血压。

修渠老人郝顺才(左)对林州水磨山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说,这些印在书上的修渠老模以及受伤民工的名字几乎都经你曾祖父和你祖父亲手治疗过骨伤的,可惜呀他们大多数人都过世了。

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左)和临床执业医师张林方正在给81岁的修渠老人郝秋昌做健康检查,发现老人胸部锁骨柄异常增大,查找其原因。

在林州市东姚镇下庄行政村西窑岗自然村,中华源字号、省级非遗、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执业医师张林方(女)正在给78岁的修渠老人郝吉林和80岁的老伴儿程小荣做健康检查,发现大娘的右膝关节肿大畸形,像是髌骨异位。

图为林州郭氏正骨第七代传承人郭勇峰、执业医师张林方(女)正在给81岁的修渠老人程勤兰做健康检查。

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畔。这是一位修渠老妇人畸形的手指,好像在诉说着林州人民历经十载修筑“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