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水果刺客”们价格大跳水,京东顺丰三通一达社区团购水果配送哪家强?

新识研究所 原创

2025-07-17 18:08

曾几何时,一房榴莲肉要40块,蓝莓按克卖,荔枝炒到70元一斤,天价水果让嘴馋的吃货们望而却步。

随着国产替代化的加速,荔枝、樱桃等曾经的“水果刺客”因供应过剩、物流成本下降等因素价格跳水,西瓜、蜜桃等日常水果回归亲民价位,消费者的网购热情彻底被点燃,纷纷下单期待足不出户就能“尝鲜”。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2025年第26周(6月23-29日)全国6种重点水果批发均价为7.35元/公斤,环比下降2.5%,其中西瓜、葡萄、香蕉跌幅显著,西瓜跌6.3%,巨峰葡萄跌5.3%,香蕉跌3.4%。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价格虽小幅回升至7.39元/公斤(环比涨0.5%),但同比涨幅收窄至3.9%。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浮出水面:如何确保水果“枝头到舌尖”的新鲜度?毕竟再新鲜的水果烂了都是一个味。

在这场线上水果狂欢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三大巨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以多多买菜为代表的社区团购,以京东、顺丰为首的冷链巨头,以及物流网络为基础的“三通一达”。

在这场线上水果消费热潮中,这三者模式上的差异不仅决定了消费者的“水果自由”,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生鲜这个万亿即时零售赛道,谁更具话语权。

01

社区团购价格下沉了,服务没跟上

自美团优选于6月23日在全国多地宣布关停后,一线城市的“水果自由”都是本地仓给的,在更偏远的小城镇想吃到新鲜水果,还得看多多买菜的。

目前多多买菜以“预售+集采+次日达”模式在三四线下沉市场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其核心优势在于极致压缩中间环节,即从产地或大仓直供社区,低价策略直击价格敏感型用户。

家住农村的木木表示:“我家老宅在纯正的村里,去镇上骑摩托车都要10分钟,京东快递都无法保证次日达,但多多买菜只要晚上11点前下单,第二天就能提货。”

这种覆盖广度,让它成为下沉市场线上购果的核心选择。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而言,能用市场价的一半买到一盒樱桃,这种诱惑实在难以抗拒。同时,多多买菜“坏了退”的便捷售后政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售后保障。

然而,极致的低价必然伴随着某些环节的牺牲,首当其冲的便是品质。

黄雨莎发现社区团购的品控一直不稳定,“有一次买2-3斤的紫甘蓝给了多半斤,但是最近一次买荔枝也被坑了,10元2斤的荔枝缺斤少两不说,大部分都有霉点,像是专门捡菜市场旁边没人要的垃圾烂果。”

还有一次她看到车厘子大甩卖赶紧下单抢,结果挑出来的坏果占了近20%。“149元10斤确实是便宜,但果子不仅个头小,很多徒手捏就能感觉到果肉烂了,剩下的好果也没啥滋味可言,既不甜也不脆”。虽然后续社区团购平台对坏果进行了赔付,但黄雨莎表示以后再也不在平台上面买高单价的生鲜了。

社区团购的模式决定了其冷链只能覆盖“主干道”。从城市中心仓分拣到数千个社区团长的配送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全程冷链车覆盖。更糟糕的是社区团购的提货点一般都是一些小超市、便利店,而这些地方通常不具备大型冷藏设备,生鲜包裹在常温下堆放数小时,无疑会对商品造成极大的损耗。

此外,社区团购还被曝收到的商品与宣传图片存在显著差异。此前有网友吐槽道:“商品详情明明写的是红宝石甜桃,送到手跟红和甜谈不上半毛钱关系,找客服理论说以实物为准,如果有坏果可以赔付,真是把自己气笑了。”

在社区团购平台上,消费者可以仅花5元就买到了别处卖10元的桃子,但到手时桃子可能已经软烂变质。虽然平台能够爽快地“仅退款”,但消费者的期待将落空,此时的购物行为本身也就成了“无效行为。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买到的并非稳定的品质,而是一场“品质赌局”的入场券,赌赢了血赚,赌输了就退钱。

社区团购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服务的“不确定性”来换取价格的“确定性”。它深刻洞察了下沉市场用户对价格的核心需求。然而,当消费者最初被低价吸引,逐渐对品质产生要求时,这种模式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若长此以往不加改进,可能让用户对平台生鲜产品“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深。

02

运输损耗率低至0.1%,京东顺丰“贵即正义”?

在生鲜物流领域,顺丰冷运与京东冷链凭借“全链路温控”“零破损交付”的标签,一直是各大水果店和消费者网购的首选。

京东冷链依托智能监控系统,宣称运输损耗率可控制在0.1%以下;顺丰则通过“仓储—运输—配送”全链路服务,累计运送630万吨特色农产品,二者共同塑造了“选我们就是选时效与品质”的认知。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年冷链物流十大品牌排行榜》显示,顺丰冷链与京东冷链占据了冷链发货的首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是消费者与商家在追求品质时,首先想到的“金字招牌”。

据公开信息显示,京东物流目前已覆盖国内超1000个产地产业带,为这些产业带提供定制化的一体化供应链及快递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范围几乎覆盖所有主流水果品类。

2025年6月京东物流还开启了"大连——北京大兴"樱桃全货机专线,新鲜樱桃运抵北京后,将第一时间分拨至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核心城市,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最快次晨或次日送达,拼的就是速度。

尽管京东物流在生鲜运输领域投入显著,但其服务承诺与部分用户的实际体验还是有不小的距离。此前京东快递视频号直播卖水果时,背景横幅上赫然写着"发樱桃,找京东快递",但从一些消费者反馈来看,效果不甚理想。

肖越在京东上买了樱桃从山东烟台寄到云南保山来,选择生鲜特快并支付60元费用,快递员却错误改成了普通文件类的标快还不退差价,且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包裹还遭遇快递公司多次无故退件,导致运输时效大幅延误。

最终,樱桃全部软化发霉,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尽管保价为500元,樱桃实际价值400元,加上60元快递费,合计损失460元,但京东物流仅同意赔付50元,与实际损失相差悬殊。

图源:顺丰App

还有广东的谭宏反映,他通过京东冷链快递将刚采摘的荔枝寄给父母,尽管又是冰袋又是泡沫保鲜,但打开包装时明显感到内部热气聚集,荔枝已因高温闷捂出酸味,问客服回应称个人寄件是没有冷链的。向平台申诉后,对方仅承诺"会有人处理",然而后续上门处理的快递员却称"这个地区走的都是普通车,他们也没办法"。

图源:京东App

另一边顺丰为保障2025年水果寄旺季,进一步升级物流体系:以鄂州航空枢纽为核心构建"国内干线网+国际辐射网+地面衔接网"立体运输网络,设置多个独立自动化中转场,创新使用"产地集货发运""大客户串点直发""港车整车直发"等模式,保证生鲜产品的安全与时效。

尽管同样布局完善,但顺丰的冷链也常常被质疑专寄跟普寄搞混,低温冷藏运输是“摆设”。

商家吴玲表示,上个月她通过顺丰特快从绍兴寄往大同的新鲜杨梅,八盒杨梅装两个泡沫箱全都变质流水,打开更是一股酒味,向平台问责,客服直说外包装没有损毁,就没有赔付的依据,现在将近35度的天,一个箱子里放俩冰袋能起到什么作用?

图源:顺丰App

“自13日申请理赔后,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直至后期才有客服简单询问情况,但理赔拖了大半个月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经过此次事件后,吴玲对顺丰冷链不太放心了。

不仅批量运输存在问题,个人寄送场景同样暴露出服务缺陷。

水果店商家杨晗从无锡寄往东北的两箱水蜜桃,因明显挤压导致全部损坏。顺丰官方以"外包装完好"和"未超过预期送达时间"为由拒绝担责,这与购买运费险时“坏包赔缺重包赔”承诺相悖。

进一步沟通下,顺丰客服称"仅接受5-6分熟桃子运输,成熟果品损坏风险自担",但揽件时快递员未对果品成熟度提出异议,也未进行任何风险告知。在客户已购买运费险的情况下,客服仍未提出合理补偿方案,持续推卸责任。

生鲜物流的高昂成本其实是行业普遍痛点,由于需全程冷链支持,其单程运输成本已达普通快递的3-5倍,这直接催生了商家的退货限制策略。

当生鲜商品出现损毁时,商家通常会拒绝承担退回运费,给用户赔付红包或是再寄一箱,核心原因在于返程的冷链费用不能享受规模效益减免,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只会“雪上加霜”。

当京东、顺丰这两大行业“双雄”都频频暴雷,高端冷链市场的信任基石已然动摇,其他的物流就更不用提。品牌溢价与高昂运费带来的“全程温控”和“安心送达”,本应是“好运”而非“赌好运”,而非问题就“踢皮球”或让消费者“自认倒霉”。

冷链服务的本质,不应是一场概率游戏。

03

不是京东顺丰买不起,三通一达更有性价比

在探讨今年的“水果自由”时,我们无法绕开一个庞大而又有些“面目模糊”的群体——以中通、圆通、申通、韵达为代表的“通达系”快递公司。它们不像多多买菜那样直接面对消费者,也不像美团京东那样自带高品质光环,但它们却是这场水果流通革命中,不可或缺的“运输主力军”。

三通一达”在生鲜,尤其是水果运输领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广度和成本。这是它们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被复制的特点。如果说顺丰和京东的物流网络是连接各大城市主动脉的“高速公路”和“高铁”,那么“三通一达”的网络就是遍布全国的“省道、县道、乡间小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深入肌理的“毛细血管”。

三通一达网点可以去往乡、镇,甚至村一级。这意味着,当广西的荔枝、山东的樱桃、陕西的猕猴桃成熟时,快递员可以直接在产地设点收货,第一时间将水果从枝头揽入物流体系。这种“产地直发”的能力,从源头上极大地缩短了水果的运输。

以韵达为代表的"三通一达"企业,在生鲜物流领域探索出一套成本优先的优化路径。以广西南宁西乡塘高新网点为例,该韵达网点针对西瓜等易损农产品采取了系列流程优化措施:通过"客户仓库直打包装车后直发南宁分拨中心"的模式省去网点中转环节,减少损失可能发生的流程。

在打包环节,韵达方面主动给客户提供了专业的包装建议,并为客户特别优化定制西瓜专用的材料。此外,韵达特别为水果专门开辟了水果快件卸货口,网点卸车,伸缩机直接就能伸到车厢内部。

上述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揽收时效,更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转搬运,以此降低破损率。目前该模式已从西瓜拓展至圣女果、贝贝南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多数合作客户持续续约。韵达的实践折射出"三通一达"的共同生存逻辑,即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流程优化满足基础的生鲜运输需求。

"三通一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深度下沉的物流网络,可触达全国四五线城市、县城乃至农村地区,成为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水果的主要甚至唯一选择。依托陆路运输为主的模式,其成本远低于顺丰等采用航空运力的企业,这使得"20斤荔枝包邮60元"等低价生鲜快递成为可能。

作为伴随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崛起的物流基础设施,"三通一达"已成为千万水果商家的第一选择,无需自建物流即可将产品销往全国,提供"触手可及的性价比"服务。"便宜、覆盖广"的标签,精准匹配了单价不高、重量较大的大众水果运输需求。

然而,在专业冷链物流领域,"三通一达"存在明显短板。

其提供的绝大多数生鲜寄递服务,仍依赖"泡沫箱+冰袋"的被动式物理降温,而主动制冷的冷链车。这种模式保鲜效果有限,特别是在夏季长途运输中,冰袋融化后泡沫箱易沦为"焖烧罐",导致水果变质风险剧增。

"三通一达"的发展路径清晰展现了其战略取舍,通过牺牲部分保鲜能力换取成本优势,精准匹配了大众市场对"平价生鲜快递"的基础需求。在电商生态中,其扮演的"水电煤"角色决定了必须以低成本、广覆盖为首要目标,这使得重资产冷链转型面临天然阻力。

尽管各家均尝试推出冷链服务,但要实现顺丰式的网络化冷链车、冷库及中转场覆盖,需巨额重资产投入,这与其低成本运营的商业模式存在根本冲突。对于他们而言,全面冷链化意味着彻底改变盈利模型,这在当前竞争格局下难以实现。

随着市场对生鲜品质要求提升,"泡沫箱+冰袋"的简易模式势必要面临转型,如何在成本控制与保鲜能力间找到新平衡点,如探索区域化冷链网络、与专业冷链企业合作等轻资产模式,将是"通达系"在生鲜物流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下单第二天就能吃到新鲜的岭南荔枝、新疆杏干、龙泉蜜桃,谁能满足这个“小小的愿望”,自然就选谁了。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