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诗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文学批评喊话||舒德训专栏(二)
舒袖天 舒德训
一:到底什么是诗歌
“诗者:志者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对世界:我们不仅在看着,而且在发言着”。
诗言志,歌咏言(尚书艺文志):“诗”即文艺化的歌,诗是有音乐的纯文学。诗与歌的共同发展构成了整个中国史诗,可以说:一部诗歌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一个诗人的“志”和他所处的时代必然会有一种命定的联糸,诗人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而且还是先躯是神祇,是代天说话的人。有道是:寂寞出文人,贫寒出作家,愤怒出诗人。“一个优秀的诗人:在他的血液里,在他的灵魂里,他为社会的病痛而痛苦,同时又为社会的进步而快乐”(《艾青诗论》第182页)。诗人勇武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摇旗呐喊。屈原放逐,乃斌《离骚》,“离骚”被贬离开……时所发牢骚写成的诗歌,而且这个牢骚是屈原对楚国朝廷愤怒而发言,故而诞生了距今无人能超越的16字体的骚体诗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篇是在被贬流放时发愤而作的。《离骚》中形成的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的忧患意识,对理想的坚贞不渝的追求勾通并摇曳着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一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如炎炎烈日,其诗韵光照乾坤,杜甫如朗朗朋月,其文意幽深沉郁。李白杜甫是唐朝诗歌天空中的日和月。李白个人仕途大败被逐长安成就了他诗歌史上辉煌的一页。杜甫刚任职就遇上安禄山起兵造反,他被贬华州只做了一个文教小官……盛极一时的唐朝彻底抛弃了李白和杜甫,恰正是这种大起落困苦挣扎成就了李、杜飘逸,沉郁的大唐绝唱,国痛民殇,诗人不幸。再如抗战时期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我欲倚天抽宝剑、一声怒吼赴东江”……迸发出民族觉醒巨大愤怒和吼声。
二:新诗的“合法性”在哪里
…………
1957年1月14日:毛ZD约藏克家和袁水拍谈话时说:“新诗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继承诗歌的传统,包括古典诗歌和五四以来革命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民歌,诗歌的形式应该比较精练,句子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他在后来给藏克家的《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应当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易在青少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封本来很正常的信却因他的公开发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被当作是党的文艺政策加以贯彻执行,从而使得旧体诗只是作为少数人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没有能够更广泛的空间得以发展。然而为旧体诗在中国诗坛争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广大读者的正是毛ZD其人,毛ZD的诗词大都格律旧体诗。“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的白话潮飓风席卷,诗歌就像一匹脱僵的野马从原先的格律上解脱出来,丟掉了古旧的文字,丟掉了一板一眼的格律与平仄,不断蜕变成长,并且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一自由诗太过自由了,甚或把诗歌散文化,诗的文体特点将荡然无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间大都事物都要立个标准,才能在其获得真正的趣味,游戏规则如此,作诗也应如此,没有维度,又何来优良之分?否则:诗歌也就真正沦亡于无知的手中了,而这种形式上的粗陋也伤害了诗歌本身所固有的艺术特性。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一多大的气象啊!这就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我大唐的格律旧体诗!所以唐朝又叫诗歌唐朝,唐朝诗歌积累非常丰富,加上我大唐的气象,气度如此之恢宏!因为旧体诗有一套做诗的法则,对作者的心情禀赋不作要求,旧体诗是把不同的内容纳入相同的格律中去,从格律,韵脚,对偶……穿的都是统一规范的“合法性”“制式服装”,其格律越是到成熟阶段就越是封闭性,排它性,对原有格律服饰,领扣,袖肩,荷包,哪怕是一个线头……略有突破便被拒之门外,只要掌握这些方法,即使没有诗情画意,你也能做诗,所以:我们对些粗制滥造的所谓新诗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
三:新格律诗体呼之欲出
新诗和旧诗区别是思维方式和情感内容的区别,新旧共振锻造一种新格律诗体裁来。诗经体离骚,汉魏古诗,乐府诗,格律诗,杂体诗,白话自由诗和我们黄金河朝阳贯山脉丰富多彩的民歌……我们常说作家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这个“生活”是指谁的生活?我观就应该是我们作家本人自己的生活,你没有亲身经历的生产生活实践斗争的生活纪实,是无法写出反映人民生活本身,奏出人民生活强音的好作品来的,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大都来源作家自已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在这个白云深处的峡州之上,山水迢遥,路漫远兮。上下摸索,躬耕写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斗争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养份……文学的标准是认定一部作品是否文学的标准,但文学标准不能仅仅认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伟大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诗歌尤其如此,一首诗歌是否成功,一部作品被称为经典来自全部文学史的考量,至少要数代人的检验判断。你把茶乡的山叫诗歌,他把村里的水叫诗歌,而我也要把黄金河人民劳动创造的生活惊奇叫诗歌……到底什么叫诗歌?我观“诗歌”这个字眼的理解距今为所有诗人公认的“诗”之定义还没有出现。总之:好诗应该在黄金河,黄金河应该要好诗,黄金河好诗世人共。我们写诗首先自己要真诚,二是陶冶人的情怀,三是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通过美的形态显现出真与善来,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一个真正诗人的标志他首先必须是一位民族诗人,越是地方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无价之宝,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一个没有诗的民族就要寻找借口走向衰亡。我们今天脚下的这个地方叫黄金河,黄金河这个地方是我怏怏大汉民族!“一部《红岩茶花女》,百年沧桑黄金河”,黄金河自是一个诗性的民族,我们今天为黄金河写的诗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精粹的核心,我们要立足民族,放眼世界,在勾通与现实和历史和民族间隙断层写出“一架飞架”大气贯虹的黄金河史诗级好作品来!诗歌便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的鲜花和纪念碑。
咏 月 (回文诗)
向前三① 黄子衡②
清末民初
秋来晚坐静生凉
月上东窗夜漏长
牛斗射光清皎皎
石街浸露白茫茫
楼高饮酒把诗咏
方近宅由有稻香
幽景一时随意乐
欧闲笑我似形忘
作者①向前三,笔名向乾山,本名向德坤,黄金河人,生卒不详。国立中山大学师范研究所毕业,曾任宜昌(市)府(教肓)参议员,省政府主席褒奖他重视教育“其草生香”匾额。作者②黄子衡,本名黄大均,黄金河村14组人,生卒不详,清末最后一轮科举考中的秀才,村朝阳观私塾先生,乡教育监考官。
作者简介:
舒德训:湖北宜昌黄金河人,糸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屈原文化研究会会员代表,中国歌舞小说的开山作者和奠基之人。主要代表著作有长篇小说《红岩茶花女》 长篇纪本文学《中国革命文艺通鉴》 《长江水家族的红岩图腾》获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300篇全国大赛一等奖 在《人民日报》 《央视》 《凤皇论坛》 《民主法制》 《芳草》 《中国三峡建设》等30多家报刊杂志公开发表文学文艺、时政评论作品1000多件逾千万字,作品见诸中国国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