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康医药高管连环离职背后:留置疑云与五年业绩滑坡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7-16 10:58

出品|健康之声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塔尔·小康A

7月13日,瑞康医药公告显示,32岁的副总裁韩春林(实控人韩旭之子)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彻底退出公司。短短十日前,身兼董事、副总裁、董秘三职的李喆突遭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尽管公司证券部坚称两起事件“没有关联”,但市场疑虑难消——两人曾共同参与今年2月一笔1.51亿元关联交易,李喆是交易方烟台衡悦的法定代表人,韩春林则是其背后实际控制人。

业绩连续五年滑坡

高管动荡背后,瑞康医药的经营困境早已显露: 营收断崖式下跌,从2020年的272亿元萎缩至2024年的79.7亿元,近乎“腰斩再腰斩”;主业持续失血,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为负(2021-2024年累计亏损近15亿元),仅靠变卖资产勉强维持账面盈利;股价长期破净,2023年7月后持续低于净资产,控股股东张仁华试图协议转让股份却因受让方资金短缺告吹。

隐秘的关联交易与反腐漩涡

李喆被留置的真实原因尚未公布,但两条线索指向潜在风险: 关联交易疑云,今年2月子公司收购浙江衡玖76%股权时,交易对手烟台衡悦由韩春林实际控制、李喆担任法定代表人,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医疗反腐牵连,7月初山阳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受贿案中,行贿方指向瑞康医药全资子公司“瑞康医药(陕西)”,尽管公司否认涉案人员身份并称“陕西已无业务”,但该子公司营收从2019年9.5亿元骤降至2022年不足2亿元,异常收缩引发联想。

董秘成“高危职业”?

李喆的遭遇折射出上市公司董秘的履职风险: 收益风险失衡,李喆年薪仅40万元,却需对信披合规负直接责任,其持有的40万股员工持股也在2024年归零;监管重压升级,2024年超40位A股董秘被罚,累计罚款超3000万元,医药、制造业、科技行业成“重灾区”;民企风险突出,有董秘直言风险“取决于老板品行”,而瑞康医药早有前科——2023年因隐瞒5.84亿元诉讼和未披露关联交易,公司与李喆等高管同遭山东证监局警示。

悬崖边的自救

为稳定市场情绪,瑞康医药近期打出“组合拳”: 火速切割高管影响,韩春林辞职公告强调“不影响经营”,李喆职责由证券事务代表代行;回购对冲利空,截至6月底已斥资6040万元回购1.36%股份;业务收缩自保,陕西等外省业务几近清零,重心退回山东。

眼下,瑞康医药的当务之急不仅是补上高管空缺的座位,更是填补连续亏损的业绩窟窿与千疮百孔的合规底线。当医疗反腐的探照灯扫过,更多暗影会否浮现?资本市场正屏息以待。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