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雷锋站爱心课堂
为响应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号召,丰富社区儿童假期生活,7月3日至6日,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爱心团队自主前往农大社区,开展为期四天的志愿服务。团队围绕课业辅导、科普实践、文化传承、关怀陪伴四大板块,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基层注入青春动能。
团队名称
四点半课堂——爱心社会实践团队
团队成员
曹可欣 23-2班 经济林
胡梦真 24-1班 生态学
赵想 24-1班 生态学
张怡晨 24-1班 生态学
李霜 24-1班 生态学
实践内容
第一天上午,团队成员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当日作业,并通过组织狼人杀、跳棋等趣味游戏,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下午,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火山喷发”化学实验,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实验后,大家一起打羽毛球、玩“谁是卧底”的游戏,孩子们在运动中锻炼了体魄,在游戏中提升了表达能力。
第二天,志愿者陪伴孩子们观看电影《雪人奇缘》,引导大家感悟影片传递的亲情与爱的力量。观影结束后,大家动手制作纸飞机,从折叠到放飞,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笑脸上写满创造带来的快乐。
第三天上午,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自由绘画,用画笔勾勒心中的奇思妙想。下午,志愿者继续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耐心答疑解惑,随后组织孩子们玩“你比划我猜”游戏,孩子们通过肢体和语言默契配合,在欢乐氛围中提升了表达与协作能力。
第四天上午,志愿者专注于辅导功课,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要点。时值“七七事变”纪念日来临前夕,下午团队精心准备了历史课程,通过播放视频与讲解,清晰讲述事变的背景、过程与意义,引导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深化历史认知。课后志愿者利用剩余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为此次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实践感悟
我参与了雷锋站三下乡“四点钟课堂”暑期实践活动。从陪孩子们做趣味手工、辅导作业,到倾听他们稚嫩的奇思妙想,我在忙碌中感受到了童真的纯粹,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耐心与责任的意义。这段经历,已成为我成长中难忘的印记。
——经济林23-2班 曹可欣
在为期四天的四点钟课堂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我不仅学会了以耐心回应他们的困惑,还明白了鼓励的重要性——适当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更有信心,也更加专注。
——生态学24-1班 胡梦真
在这次四点钟课堂的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想象力。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这很值得我学习。此外,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生态学24-1班 赵想
四点钟课堂的经历,是一场充满智慧与温暖的陪伴之旅。我逐渐明白,面对孩子的困惑时,要放下焦躁,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等方式,我们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看着孩子们从畏难退缩到主动探索,我深深体会到:唯有用心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生态学24-1班 张怡晨
本次四点钟课堂,是一段特别而温情的经历。面对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调皮捣蛋,我学会了耐心沟通与灵活引导;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里的情感从陌生渐渐变成依赖,更让我深深体会到陪伴与关爱的力量。
——生态学24-1班 李霜
四天的实践在汗水中收束,而林院学子的志愿脚步永不停歇。未来,爱心团队将继续深耕社区服务,把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传递到更多角落,让青春之笔在乡土大地上书写更炽热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