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天涯】四川通江:“在时代浪潮中焕发生机”
离开故乡通江多年,在忙碌的生活中,故乡时常成为心底的一抹乡愁。然而,今日在四川通江公众号上读到县委书记李玉甫关于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文章,内心犹如被一阵春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让我对故乡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期待。
通江,这片我魂牵梦萦的土地,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回忆。它那绵延的山脉、清澈的溪流,以及朴实善良的乡亲,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曾经,每次回到故乡,看到那相对落后的面貌,心中总会涌起一丝无奈与伤感。但如今,从文章中我看到了通江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红色引领,传承信仰之光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李书记提出坚持红色引领,落实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提升“八大行动”,这无疑是对通江红色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与传承。
红色文化是通江的根与魂,是我们这一代通江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讲好通江红色故事,打造从历史陈列到信仰共鸣的场景,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通江的革命历史,更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当游客们来到通江,走进那些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聆听着当年的战斗故事,他们会被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所感动。这种信仰的力量,将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一名游子,我深知红色文化对于通江发展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通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凝聚通江人民的精神纽带。在外地,我常常向身边的人讲述通江的红色历史,每一次讲述,我都能感受到那份自豪与骄傲。如今,看到家乡如此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相信,通江的红色名片将会更加闪亮,通江的红色旅游也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丰富业态,绘就旅游新画卷
“一核三带多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在通江的大地上徐徐展开。以县城为核,将通江元素融入城市立面、特色街区等空间,让生活变风景,这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创新理念。当漫步在通江的街头巷尾,看到那充满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文化景观,仿佛能感受到通江千年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依托王坪景区、唱歌石林、古道古村古遗址等唯一性、特殊性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红色研学、生态康养、文化体验传播矩阵带,这无疑为通江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红色研学可以让青少年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生态康养可以让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享受健康生活;文化体验传播则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通江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
提质赋能建成景点,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激发“千年古县·壁州新城”时代活力。乡村旅游是通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当游客们走进通江的乡村,品尝着农家美食,欣赏着田园风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祥和,他们会爱上这片土地。
百业相融,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以通江银耳、青峪猪、巴山肉牛、山地梅花鸡为原料的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嵌入文旅消费链,这是通江实现百业相融的重要举措。通江的特色农产品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将它们与文旅产业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通江美食,购买到具有通江特色的旅游商品。
培育特色街区、夜间经济区、商业综合体,放大“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效应。特色街区可以让游客感受到通江的独特魅力,夜间经济区可以丰富游客的夜生活,商业综合体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这些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通江的旅游品质和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百业相融的发展模式将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当旅游业发展起来,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也会随之繁荣,这将为通江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看到家乡的群众能够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受益,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展望未来,满怀期待与信心
通江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我看到了故乡的无限可能。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通江将成为一座充满信仰力量的城市;在丰富的旅游业态支撑下,通江将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在百业相融的发展模式下,通江将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
作为一名通江游子,我深知自己对故乡的一份情感。虽然我身在外地,但我们会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通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未来,我希望能够带着家人和朋友回到故乡,一起感受通江的新变化。我们可以走进红色景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可以漫步在特色街区,品尝地道的通江美食;可以到乡村体验田园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我相信,那时的通江,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游客,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故乡通江,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在时代的浪潮中,你正扬帆起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我期待着你的蜕变,期待着与你一同见证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通江的发展加油助威,为通江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