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山:让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的符号
“八十年来家国,一千里地山河。”布衣拳师怀冲天之志,以“兴我神武”为念,砺练不辍,未曾轻弹寸泪。如今塔沟武校英才辈出、声名远播,少林雄风震彻拳坛,布衣传奇掷地有声,言出即起浪涛!
嵩山,被誉为三河之源、万山之祖、天地之中。山麓间的少林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创建,已历经1500余年沧桑。千年来,跋陀、达摩、慧可等高僧在此弘法,留下达摩面壁、慧可断臂、十三棍僧救唐王、武僧抗倭寇等传奇;塔铭碑坊、壁画造像等佛教艺术熠熠生辉,更孕育出“禅拳如一”的少林文化。唐后,少林僧众讲经习武,使禅宗与武术名扬天下,成为中华瑰宝。现存山门、千佛殿等建筑中,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约300平方米)堪称珍品;寺西300米的塔林,历经千余年建成250余座墓塔,风格各异,是研究古代砖石建筑与雕刻的宝库。
发祥于登封的少林武术,博采众长、历经锤炼,以独特风格与强身实效享誉中外,成就“少林武术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而“禅武结合”的特质,更让少林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载体。
论及少林武术的当代传承,必提塔沟武校及其创始人刘宝山。诗人雪非有七律诗《赞塔沟武校与刘公》——武林扬誉第一校,人生鸿卷世难齐。秀琢华章擎赤帜,躬行擘画立新蹊。煮酒煎雪烹丹霞,高瞩长瞻运妙笔。品节澄明尘不染,四海声名入壮题。
刘宝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纯厚、热情诚信,其尚武精神与人格魅力在中国武坛传为佳话。他现为国家武术九段(最高段位)、中国十大著名拳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现任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其子辈、孙辈亦传承了他的武术文化底蕴。
少林塔沟教育集团从最初的武术学校起步,30余年风雨兼程,现已发展为涵盖武术学校、职业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驾校的综合教育集团。集团秉持“文武并重、德艺双馨、传少林真功、育全新人才”的宗旨,现有师生32000余人。
在竞技领域,集团征战国内外赛事650余场,斩获奖牌7124枚(金牌3508枚),269人次获国际冠军,502人次获全国冠军,39次问鼎全国性赛事团体冠军,实现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重大赛事金牌大满贯。
在文化传播方面,集团武术艺术表演团足迹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至2012年连续十年登上央视春晚,《壮志凌云》《行云流水》获“观众最喜爱节目”奖;学员参演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开闭幕式(5200人参与),获奥组委“演出先进单位”称号,习近平主席评价“武术练出了中国文化”,总导演张艺谋盛赞其“为两个奥运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010年,1640名学员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白云之帆》,被誉为“最震撼精彩”的节目,刘延东同志感慨:“从中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
30余年拼搏创新,塔沟教育集团以“厚德立身、精技立业、武强素质、文塑人格”为理念,坚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成为传承武术文化的国际名片。
刘宝山与塔沟武校,以奥运会、亚运会等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为少林武术踏出国门、走向世界立下汗马功劳。诗人雪非有五言律诗颂曰:《颂刘公与塔沟》——君德兼高志,仁心映月清。敬贤存至意,睦族沐春风。崇文亦尚武,笃教福源盈。胸次涵清节,功夫震宇名。
“嵩高唯岳,峻极于天。”刘宝山的传奇人生,如嵩山般巍峨,终将载入史册,光耀中国,辉映世界。他是少林武术走向世界的符号,更是刻在嵩山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