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长歌 | 传说与新生 2300岁的古桧柏又长高了
“翠云交干瘦轮囷(qūn),啸雨吟风几百春。深盖屈盘青麈(zhǔ)尾,老皮张展黑龙鳞。”
当唐代诗人秦韬玉写下这些诗句时,是否知道,当时在郑州新密前士郭村的报恩寺里,有一株桧(guì)柏已经生长了1100多年。
如今的我们,站在这株2300多岁的古树旁,仰头望去,只见古柏的枝干扭曲盘踞,似古藤缠石,在嶙峋怪诞中透出倔强的生命力;凑近了看,古柏之躯如青铜巨柱,皲裂的树皮,深褐与浅灰色层层叠叠,如老龙鳞甲。
一首名为《桧树》的唐诗,让比它更古老的桧柏,具象化了。不过,诗人秦韬玉不会想到,1000多年后,一位农村的老人,对桧柏的描述比他的诗更形象、有趣。
没“材料”的人,守着有故事的树
“你看那里,弯曲的树枝像不像一个枕头,被前面的树枝挡着一点,从我指的这里看”,在这株2300多岁的桧柏树下,张梅英老人一手扶着护栏,一手向上指着北侧的树枝,“这个‘枕头’右边是两个并排的树枝,就像一张床。”
张梅英今年89岁了,她的手和桧柏的树枝似的,仿佛被岁月精心雕琢过,她可能是最了解报恩寺与这株桧柏的人了。“以前,没事的时候就来这里看一看”,张梅英说,20多年前,村里重修报恩寺,她便住在了寺里,担负起护寺、守树的任务。

“我是个没‘材料’(本事)的人。”谈到为什么会成为“守树人”,张梅英嘴里念叨着,“那时候大家觉得我能干这个,就都推举我(守树),我就来了,平时也没啥事,就给这片地拔拔草,浇浇水。”
年复一年地守着一棵古树,张梅英也为这株桧柏的各个部位起了名字:这些弯曲的枝桠像枕头,笔直的树枝像柄宝剑,那片密集的柏叶像只鹰。她一遍一遍地向来访的人们指认着,最后总会落在椅子形状的树顶和树干上四个巨大的疙瘩上,然后指着树旁的石碑,让访客自己看“桧柏救主,刘秀报恩”的故事:
王莽篡汉建新朝,汉室宗亲刘秀起兵复汉,势力渐大,引王莽亲征。刘秀战败逃亡,至密县前士郭村,饥疲交加躲入破寺,见寺后有棵桧柏,欲爬树避难却屡试不果,急唤“救孤”。老桧柏似解其意,树身暴出四个疙瘩,刘秀攀树藏于枝叶间,树枝弯曲成椅子状,将刘秀隐藏起来,王莽搜寺无果,刘秀脱险。后刘秀称帝,记起逃难时许“封树常青”之愿,遂重修寺院,亲题“报恩寺”。
整个故事的焦点,都集中在桧柏的四个疙瘩上。究竟是刘秀的一声“救孤”让桧柏暴出疙瘩,还是先有了这些疙瘩,才有“王莽撵刘秀”的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这些疙瘩如同一位巨人绷紧的、贲张的肌腱,在树干上扭曲盘虬。今天的人们,站在树下细瞧,依然会惊叹于这种原始的力量感。

“这是树瘤,是一种愈伤组织,在树木受伤后,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新密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事务中心主任陈现伟指着这些疙瘩说。
参与古树保护多年的陈现伟,对报恩寺里的这株桧柏印象深刻。“古树在遭到病侵、虫害、风折或刀斧之伤后,会过度增生,就会产生树瘤”,陈现伟说,“树瘤的形成需要很多年,这是生命顽强愈合的过程。”
现在,桧柏的四个大树瘤旁又长出了几个小树瘤,是不是古树的健康出了状况?
“别担心,咱们这株桧柏健康得很。”陈现伟说。
古树2300岁,正青春
“这是一株神奇的树”,陈现伟指着从树上掉落的叶子说,“这个刺像不像松树的叶子,是刺叶;这个又像柏树的,是鳞叶。一棵树有两种叶形,这是很少见的。”

还真是,虽然刺叶和鳞叶都有刺,但是刺叶是绽开的刺,鳞叶则根部收缩,紧紧包裹着枝条。比叶形更神奇的是,桧柏可以根据叶子生长情况来判断树龄,幼龄树全为刺叶,老龄树全为鳞叶,而壮龄树正是刺叶和鳞叶都有生长。
桧柏生长缓慢但生命周期极长,我们眼前这株2300多岁的桧柏,正值壮年。
“对于这棵树,我们主要让它自然生长,没有过多地干预”,新密市林业局绿化事务科科长于富存说,“张梅英母子俩对它照顾得挺好。”
这几年,张梅英年纪大了,儿子陈书军也搬到报恩寺里住,帮母亲守护着报恩寺与古桧柏。

说起守树,陈书军向我们聊起了一件颇值得骄傲的事情。“前年有一天,我们村里有人拉过来两袋化肥,还有铁锹,就要给树施肥,吓得我赶紧拦住了”,陈书军对那天的事记忆犹新,“我跟他说,你这可不是在做好事,你这是在害树啊,后来我劝了他好一会,他才把东西都拉走了”。
“有时候过度保护反而对古树的生长很不利”,于富存说,“对于古树保护,我们最怕的就是好心干了错事。这棵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2000多年了,见过了大世面,也早已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我们希望它能一直生长下去。”

这株古桧柏,以虬枝盘曲的姿态静立寺院后殿,它和报恩寺一起沉默地站立于时间的长河之中,见证了报恩寺的兴衰,也承载着前士郭村集体的记忆。如今,寺前的道路被命名为报恩路,这株桧柏也成为了新密西部这片区域不断生长的地标。
“看那片树枝,应该是这几年新发出来的”,于富存有些激动地说,她拿出新密2013年出版的古树画册,翻找到报恩寺里的这株桧柏,指着照片说,“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之前,那个时候古树的南边还比较平,现在新长出的树枝已经是古树的制高点了。”

离开报恩寺时,我忍不住回望,那直直向上生长的树枝,已越过报恩寺大殿的屋顶,直插云霄。
关于桧的读法,新密当地人是读kuài,我们查阅资料,发现桧作为植物名时,标准读音确实是guì,于是在文中做了标注。
不过,桧这个字最为人所知的读法是huì,秦桧的huì。秦桧有兄弟三人,分别取名为秦梓、秦桧、秦棣,可见秦桧的桧应该是取自桧柏,或许,人们不愿将这么好的树木与一个大汉奸同名,而称呼秦桧为huì。
「 编者按 」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守护自然与文明的珍贵遗产指明方向。
2025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部我国首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行政法规,以法律的坚实臂膀,为“绿色国宝”筑起全方位守护屏障。每一棵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典籍,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文化根脉,延续文明薪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在郑州这片热土上化作跨越时空的生命交响。从阡陌交错的农耕时代到钢筋森林的现代都市,郑州的古树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忠实地记录着城市版图的沧桑巨变。
中原网推出“古树长歌·根脉中国——寻访郑州古树”大型系列策划报道。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郑州的古树,就像去见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探寻它们所蕴含的岁月故事。
全城寻树
您家巷口可有会讲故事的百岁树翁?
一棵古树,一段往事,一腔乡愁
如您有古树线索可与我们联系
我们一起守护城市年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