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道歉、管理失控:万辰集团狂奔扩张埋隐患
在零食量贩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好想来作为万辰集团旗下的核心品牌,曾凭借平价策略与快速扩张策略一度成为行业焦点。然而,随着门店数量的激增,一系列管理漏洞与服务丑闻逐渐浮出水面,将好想来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期,好想来再次因服务态度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江苏连云港一家门店内,一名女性店员因被指“允许其他顾客插队”而当众跪地向顾客道歉,这一幕被路人拍摄并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了广泛争议。尽管好想来方面回应称这是“沟通误解”,并承诺加强员工培训,但此类事件已非首次发生。
早在四个月前,好想来广财荣创店就因店员拒绝提供塑料袋并辱骂消费者而遭到投诉。面对接连不断的服务丑闻,好想来官方的回应始终如一——“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但这种空洞的承诺显然难以平息公众的愤怒与质疑。
好想来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至万家门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0加盟费,0选址费,0管理费,0服务费,0配送费”的低门槛加盟政策。然而,这种看似诱人的政策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管理风险。
低门槛意味着加盟商的资质与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加盟商可能缺乏必要的运营能力和服务意识,导致门店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正如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所言:“低门槛虽能吸引更多加盟商加入,但也可能导致加盟商质量参差不齐,从而影响门店运营和品牌形象。”好想来的案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好想来对加盟店实施了严格的稽核制度,对商品标签、过期商品等问题进行罚款。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部分门店依然我行我素,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4年5月15日,一家好想来食品店因“食品生产经营者撕毁、涂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或者未保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的行为,被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000元;同月28日,另一门店因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没有按照标价交易被罚款2000元。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好想来产品品质差、过期、有异物以及服务态度差的投诉更是层出不穷,超过932条投诉记录触目惊心。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进一步加剧了好想来的品牌危机。
万辰集团财报显示,其量贩零食业务营收从2023年的87.59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17.9亿元,但净利润率始终徘徊在低位。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10.76%,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0.35%。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暴露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缺陷。
为维持低价优势,好想来不得不压缩采购成本与供应链投入,导致品控压力激增。消费者投诉中,“产品有异物”“发霉变质”等问题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营成本暴涨:2024年,万辰集团销售费用激增229.8%至14.31亿元,管理费用上涨120.33%达9.8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其规模扩张已陷入“成本攀升—利润压缩—服务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直言:“依靠加盟商杠杆式扩张虽能快速做大规模,但若忽视服务质量与供应链管理,最终将导致消费者流失与品牌忠诚度崩塌。”当前,好想来门店服务争议频发、产品质量堪忧、监管处罚不断,已显现出系统性风险的苗头。
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建议,万辰集团需立即暂停盲目扩张,转而优化供应链、加强加盟商筛选与培训、重建消费者信任。否则,这家量贩零食巨头或将重蹈其他品牌“规模越大、死得越快”的覆辙。
外界更为担忧的则是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3月3日,万辰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健坤在国家某监察委员会被留置、立案调查,对于具体原因未做详细透露,仅表示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两个多月后的5月26日,公司再度公告称,王健坤已解除留置,正常履职。
好想来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从服务丑闻到管理乱象再到盈利困境,无一不揭示出其在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同时忽视了质量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未来,好想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优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其品牌危机或将进一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