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与我话养生”——骆玉笙:做到“宽、甩、和、乐”
一
在天津南京路云峰大楼的一套单元房里,曾住着著名表演艺术家、“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骆玉笙——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期间。当年,我曾几次来到这里对她进行拜访。
骆玉笙的艺名是“小彩舞”。她在70余年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继承前辈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经过孜孜不倦地探索,创立了字正腔圆、声音甜美、抒情委婉、韵味醇厚的“骆派”京韵大鼓,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新局面,达到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金嗓歌王”骆玉笙
她曾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骆玉笙于1914年生于江南,刚刚6个月就被江湖艺人骆彩武收为养女,所以她并不知道自己确切出生地点,而“小彩舞”的艺名也是由“彩武”而来。她从4岁起就跟养父漂泊各地表演杂耍……
1931年,养父去世后,17岁的骆玉笙改唱京韵大鼓,师从为京韵大鼓一代宗师刘宝全操琴的韩永禄。根据她的特点,韩永禄为她设计了独特的唱腔,兼容刘(宝全)派、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之长,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
骆玉笙的早期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她于1951年进入天津曲艺团,不再用“小彩舞”的艺名,改用本名“骆玉笙”。上世纪80年代,是骆玉笙演唱的黄金时期,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她进行了一次立体声响唱片录音,其中囊括了《剑阁闻铃》《红梅阁》《子期听琴》《伯牙摔琴》《击鼓骂曹》《祭晴雯》《和氏璧》《丑末寅初》等所有代表性的曲目。此外,中国唱片总公司还将北京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金嗓歌王骆玉笙》,制作成激光视盘。这样既可聆听她演唱的曲调,又可领略她表演的风采,深深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骆玉笙演出经典曲目
1985年,她演唱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一经播出就响遍华夏大地。由此,她荣获“建国40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1989年,她又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二
我在1986年2月对骆玉笙的一次拜访中,所谈并不是艺术的内容,因为当时这方面报道实在太多了。我请她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养生”的……
当年,她已经70多岁了,其外貌与年龄颇为吻合:白花花的头发里挑不出一根青丝,脸上的肌肉已经松弛,前额刻下几道浅浅的皱纹,背也有些微驼了。然而,其举止谈吐与年龄却很不吻合: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头头是道,洪亮、清脆的嗓音分外动听,小巧玲珑的身材行动利落,步履轻快而有力。她每天都分外忙碌,可面容总是神采奕奕……
1962年骆玉笙(中)与赵丽蓉(左)、新凤霞(右)在天津的合影
平日,不论什么人同骆玉笙一接触,都会顿时感到她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健康老人”。
在交谈之中,她述说了保持身体健康的“诀窍”……
骆玉笙的“诀窍”,就是让大脑保持“素净”,使情绪时常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
三
骆玉笙依靠“宽、甩、和、乐”这4个字,实现了这一目的。
“宽”——对同事宽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像任何人都会不时地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样,她也不例外。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她就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对别人采取宽厚的态度,这样不仅保持了团结,而且避免了许多的烦恼。
骆玉笙与她的弟子
她太出名了,所以她的一些演出活动,有时会引起人们评头品足地议论,甚至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如果她认为是正确、合理的意见,总是心平气和地表示接受,从来没有“失面子”的感觉;如果她的想法被扭曲了,她也很少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而是沉默不语地保留意见,等到以后时机成熟了,再与人为善地进行讨论。
“甩”——把风言风语甩掉。
她接触的人很多,与其中的大多数人,都能保持着良好关系。偶尔有个别的人,也难免在背后对她进行不公道的议论。对此,她总是泰然处之。
骆玉笙在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演唱主题曲《重整山河待后生》
一次,一位朋友风风火火地赶到她的家里,带着不高兴的样子,告诉她有人针对一件事情,在背后说了对她不太公平的话。她听后脸上竟没有一点愠怒的神情,马上表明态度:“我对自己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如果当着我的面说,我就好好解释一下;如果不当着我的面说,我就等于没听见,不去管它!”然后,她就像往常一样又说又笑地聊天,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和”——待家人和气。
她在日常生活中,从饮食起居到工作、学习,处处为家人着想,尽力给家人“排忧解难”。对家人有些小意见,她能爽快地提出来;听到家人对自己有些小意见,她能很好地倾听。她深得家人的尊敬,儿子常说“妈妈好”,儿媳常说“婆婆好”,孙女常说“奶奶好”。
骆玉笙与马三立
在这样一团和气的家庭里,找不到让她生气、着急的“媒介”,她的心情总是分外舒畅。
“乐”——干能够带来快乐的事情。
她从生活经历中领悟到:经常让身体得到活动,总有一种舒服、轻松的感觉;经常让身体得不到活动,往往吃不甜,睡不香,浑身不自在。
《骆玉笙传奇》一书
骆玉笙还养成了坚持运动的习惯,这也给她带来了快乐。
四
每天黎明,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东边天映满绚丽的红霞——这是骆玉笙雷打不动的晨练时刻。她起床后匆匆走出家门,在马路两旁高大树木下,挺着胸、摆着手,甩开大步疾走……直到气喘吁吁,才不慌不忙返回住处。若不是“天公”变了“脸色”,送来雨、雪、雹、风的天气,她决不轻易中止这一活动。
白天,她有一项长年坚持的“特殊运动”,就是做京戏舞蹈动作。她早年学过一阵京戏,不仅精通唱腔,而且谙熟舞蹈动作。她在室内看书、看报、练唱、谱曲……时间一长,精神有些疲倦了,她就抖一抖身体,表演起京戏中的种种舞蹈,那逼真的表演和潇洒的动作,蛮有京剧演员的翩翩风度。
纪念骆玉笙大师110周年诞辰专场演出
她喜欢写毛笔字。在她家的书房里,摆着一张写字台,“文房四宝”一应俱全。闲暇时,她就打开砚台,铺开宣纸,握起毛笔,伏在桌上工工整整地书写诗词、格言、警句……此时,她的心里只有俊逸的字体,其余的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情非常安宁、非常愉悦。
骆玉笙知道,心理学和生理学早已证明,情绪不好,就会引起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往往导致身体出现多种疾病;而情绪良好,不仅可以促进健康,还可以促使一些疾病慢慢自愈。所以,一定要让情绪时常保持平和的状态。在这方面,骆玉笙做到了,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2002年5月5日,骆玉笙走完人生的路程,享年88岁。她是一位“长寿老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永远给我们留下了甜美的声音……
作者:贾长华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