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穿梭传古韵 温情流淌代际间——“共朝美好·砖筑和谐”砖角楼社区非遗竹节包手工活动
7月10日,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在砖角楼社区开展“共朝美好·砖筑和谐”非遗竹节包手工体验活动。30余位老人及亲子家庭齐聚社区活动室,在北京同福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共同缝制象征坚韧与气节的竹节包,在指尖传承中感受东方美学魅力,在协作互动中深化代际亲情与邻里和谐。
随着暖场小游戏的结束,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正式启幕。现场负责人在致辞中向小区居民介绍了“砖筑和谐”社区品牌理念,即一个社区治理品牌、一个社区资源共享平台,围绕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融合促进、文娱队伍建设与弱势群体关怀四大服务方向,并提供N个具体服务,并强调了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到了“匠心手作”环节,活动室瞬间变成了一个充满创意与协作的工坊。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从布料的裁剪、竹节造型的塑造到最后的缝合固定,老年朋友们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娴熟的手上功夫,耐心地指导着针线的走向;孩子们则充满热情地学习穿针引线,努力将布片拼接成具有独特竹节造型的包体。老人们在手作中重温传统布艺的乐趣与智慧,孩子们则在实践中体会耐心与精细操作。过程中,大家一边缝制,一边分享生活点滴,交流着对中式传统美学的理解,分享日常生活趣事,其乐融融。
活动尾声,参与者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集体合影定格了这温馨美好的瞬间。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居民张阿姨(化名)拉着小孙子的手高兴地说:“没想到能和孙子一起学做这么漂亮的手工,感觉特别有意义,孩子也玩得很投入,还学到了老手艺。”另一位带外孙女参加的李大爷(化名)则表示:“活动让我们爷孙俩配合得更默契了,社区能想到这样的方式,真是用心!”
此次活动既是“砖筑和谐”项目服务老年群体、促进社区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非遗文化走进基层、连接“一老一小”的创新尝试。通过非遗体验,老年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自身价值,青少年则在亲子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工艺的认知,有效推动了代际文化传承。
据悉,该社区将持续深化“114N”治理体系,围绕社区“一老一小”实际需求推出助老医疗、青少年模拟法庭、非遗课堂等特色活动,让非遗文化在社区扎根,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居民生活,切实提升社区幸福感与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