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荷花塘记事

冰溪洋 原创

2025-07-10 17:14

荷花塘记事

作者: 冰溪洋

穿过两排垂着绿丝绦的柳树,脚下的泥土渐渐变得湿润。刚绕过那片种着茄子和黄瓜的菜畦,一阵带着水汽的凉风就扑面而来,眼前忽然铺开一片亮闪闪的绿——是那方藏在村子尽头的荷花塘,正热热闹闹地在夏日里舒展着身子。

最先撞进眼里的是铺天盖地的绿。新抽的荷叶卷着嫩黄的边,像刚出生的娃娃攥着小拳头;半大的叶子舒展成浅浅的绿,边缘俏皮地卷着波浪;最老的那些墨绿的叶子,平展展地铺在水面,叶脉像撑着的伞骨,把阳光都筛成了碎金。风一吹,满塘的绿就漾起波纹,老叶推着新叶,新叶挨着残叶,倒像是一群挤挤挨挨说悄悄话的乡亲。

雨后的清晨最是好看。大颗大颗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新叶上的水珠裹着嫩黄,像裹了层蜜糖;老叶上的水珠沾着墨绿,倒像是谁撒了把黑葡萄。风过时,水珠“咚”地掉进水里,惊得藏在叶底的青蛙“扑腾”一声跳走,溅起的水花又打在另一片荷叶上,逗得更多水珠往下跳,像是谁在塘里撒了把碎银子。

花苞是藏不住的。有的刚从水里钻出来,红通通的像支蘸了墨的毛笔头,直挺挺地指着天;有的憋不住了,悄悄展开一两片花瓣,露出里头嫩黄的莲蓬,像小姑娘害羞地抿着嘴笑。到了晌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全开的荷花倒精神起来。粉的像抹了胭脂,白的像裹着月光,花瓣层层叠叠,把莲蓬护在中间。风一过,香气就漫开来,像刚剥的莲子心,淡苦里带着清甜,悄悄钻进鼻尖。

塘里的热闹从不间断。红蜻蜓总爱停在刚抽的荷尖上,尾巴一翘一翘的,像个得意的小家伙;水黾在水面滑来滑去,像谁用针尖在绿纸上扎出一串细密的银点。偶尔有鱼“哗啦”一声跳出水面,带起的水珠打在荷叶上,又叮叮咚咚落回水里,惊得满塘的青蛙都“呱呱”叫起来,像是在责怪这冒失的家伙。

傍晚时分,塘边的石凳上就坐满了人。张大爷摇着蒲扇给小孙子讲古,说以前的采莲女划着木盆进塘里,手一伸就能摘到最嫩的莲蓬;李婶和王婆纳着鞋底,眼睛却瞟着塘里,盘算着啥时候能摘些新鲜莲子给孩子尝尝。常有老人带着竹篮来,说是要摘片大荷叶回去包粽子,指尖捏着荷叶边缘轻轻一旋,那圆滚滚的叶子就听话地落进篮里,绿得发亮。孩子们最是不安分,举着长竹竿想去够荷叶,够不着就捡地上的枯梗当枪耍,追得蜻蜓满塘飞。有胆大的男孩脱了鞋踩进浅水区,刚摸到一片大荷叶,就被大人喊着“小心有水蛇”,吓得一蹦三尺高,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等蝉鸣的调子慢慢沉了,风里开始带了凉意,塘里的绿就悄悄换了颜色。先是边缘染上黄,后来连叶脉都成了褐色,卷着边像是被火燎过,倒露出底下青黑色的脉络,像老人手上凸起的青筋,虽不再饱满,却透着股倔强的劲儿。莲蓬垂着头,黑褐色的莲子有的掉在水里,有的被麻雀啄得坑坑洼洼。枯了的荷梗有的还硬挺挺地站着,有的弯着腰,有的干脆断在水里,影子映在水面,倒像是谁用墨笔在宣纸上勾的线条,疏疏落落,却自有风骨。

秋雨下来的时候,打在残荷上“沙沙”响,倒比夏日的蛙鸣更让人心里静。看那些枯梗在雨里摇晃,村里的老人总说:“这荷啊,看着枯了,底下的藕正使劲长呢。”泥里的莲藕裹着黑泥,默默积蓄着劲儿,等到来年春寒料峭时,又会顶破冻土,抽出新的绿来。原来这塘里的热闹,从不是一次性的盛放,是藏在枯荣里的轮回啊。

就像塘边的老槐树,看着一年年的荷叶绿了又黄,听着一代代的孩子在塘边笑闹。这塘荷啊,开了谢,谢了开,看着看着,人心就跟着宽了。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