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成:穿越五百载,“太公祭”续写文化华章

中视航拍 原创

2025-07-10 11:42


2025年人类非遗“太公祭”秋祭开幕式举行

    作者:华夏之音/李望&杨桦
 
7月9日,蒙蒙细雨如丝如缕,温柔地洒落于文成县南田镇刘基庙广场,为这片承载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添上了一抹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在这天,备受瞩目的2025年浙江文成人类非遗“太公祭”秋祭开幕式,在这里隆重拉开帷幕,一场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文化盛宴,就此呈现在众人眼前。

中国民族器乐协会会员、浙江琴会副会长、温州市直机关古琴俱乐部与武当武术协会温州推广中心主任胡跃中在弹奏


溯源太公祭,文化根脉长
太公祭,作为一项传承五百多年的祭祀盛典,其意义早已超越了普通祭祀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2008年和2011年,太公祭分别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成县刘氏家族“祭祖活动(太公祭春祭)”作为春节宗族祭祖代表性社区之一荣耀列入其中。

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温州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知名度,更为全球华人留存下一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宛如一座精神灯塔,激励着全体温州人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论语》中所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太公祭,承载着人们对先贤的缅怀与追思,也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精彩开场秀,板凳舞龙狂
 
开幕式在主持人诚挚而热情的话语中正式开场,“今天,我们十分荣幸能与各位前辈齐聚于此,共同祭拜刘基,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话音刚落,极具地方特色的开场表演《板凳花供龙》震撼登场。只见一条条灵动的板凳龙在舞者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挪,它们时而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时而似游龙戏珠,活泼俏皮。舞者们默契配合,动作行云流水,将板凳龙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场观众的目光被这精彩绝伦的表演深深吸引,纷纷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年代,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魅力,也对后续的活动满怀期待。
 
琴音舞韵间,致敬刘伯温
 
在众人的热切期待中,古琴独奏《关山月》悠悠奏响。古琴那独特的音色,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演奏者指尖轻拨,音符便如灵动的精灵跳跃而出,时而高亢激昂,如金戈铁马;时而低回婉转,似喃喃细语。现场观众静静聆听,在千年琴音中,仿佛与古代文人墨客对话,领略到他们的高尚情怀与独特风采,对刘伯温这位历史先贤的敬意也油然而生。

随后,舞蹈《刘文成授经图》精彩上演。舞者们身着古装,扮相俊美,舞姿轻盈飘逸。他们用细腻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刘伯温授经讲学的场景:刘伯温手持书卷,神情专注,侃侃而谈;学生们围坐四周,或侧耳倾听,或若有所思,或点头称赞。整个舞蹈编排巧妙,节奏张弛有度,舞者们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仿佛亲眼目睹了刘伯温当年的风采,深刻感受到了他对知识传承和文化弘扬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
 
巡城祈福路,文化永传扬
 
随着舞蹈的落幕,2025年浙江文成人类非遗“太公祭”秋祭开幕式圆满画上句号,但伯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才刚刚启程。紧接着,巡城祈福活动热热闹闹地拉开序幕。舞龙、鱼灯等非遗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刘基庙广场出发,沿着既定路线,途径九都村和南田村。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舞龙者们身强力壮,动作矫健,将巨龙舞得活灵活现;鱼灯队伍则轻盈灵动,鱼灯在夜色中闪烁着五彩光芒,宛如一群欢快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沿途的居民和游客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共同感受伯温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太公祭”秋祭活动,是一场对先贤的深情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它巧妙地将古老的祭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创新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伯温文化深入人心,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今后,相信在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伯温文化这颗耀眼的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续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壮丽篇章。正如《论语》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传承与创新中,我们汲取历史的智慧,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航拍:张琼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