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夏夜流萤
夏夜流萤
作者: 冰溪洋
暮色像打翻的墨水瓶,将天地染得浓稠。白日里蒸腾的暑气渐渐消散,却还残留着几分温热,空气里黏糊糊的,裹着青草的青涩、泥土的腥甜,还有夜来香若有若无的芬芳。月亮躲进云纱,只漏下一层薄光,星星稀稀拉拉,像随手撒落的碎钻。整个世界都被黑暗温柔地包裹,白日里的喧嚣与清晰,此刻都被揉碎在了夜色里。在这样纯粹的暗夜里,每一丝光亮都变得格外珍贵。不是城市里刺眼的霓虹,也不是惨白的路灯,人们盼望着的,是属于自然的、灵动的光。
忽然,草丛深处闪过一点绿莹莹的微光,像谁悄悄点亮了一盏小灯,明明灭灭地闪烁几下,又隐没在黑暗中,像是在和人们捉迷藏。起初,只是零星几点光亮在视野边缘跳跃。一只,两只,那些小小的光点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是坠落人间的星星,又像是提着灯笼的小精灵。它们发出的光透着冷绿、黄绿的色调,温润得像玉石,一点也不刺眼,光晕柔和朦胧,边缘都像是被水晕开了一般。那光的节奏更是独特,没有规律地明灭闪烁,有时慢悠悠地亮上几秒,有时又突然熄灭,融进夜色;偶尔还会快速地闪动几下,像极了急促的心跳。
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这些调皮的光点。它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在空中划出不规则的轨迹,时而掠过草尖,时而钻进灌木丛。追踪它们时,能感受到草叶上的夜露沾湿裤脚,凉凉的;四周安静极了,蝉鸣已经歇了,只有不知名的小虫在“唧唧”叫着,仿佛在为这场光的盛宴伴奏。
不知何时,越来越多的光点从四面八方苏醒。草丛里、树林间、池塘边,数不清的萤火虫升腾而起,不再是孤单单的几点,而是汇聚成了星河!这样的美景让人挪不开眼,可心底突然冒出个念头:要是能把这份光亮捧在手心该多好?于是,一场小心翼翼的追逐开始了。
人们放轻脚步,像接近受惊的蝴蝶般靠近那些闪烁的光点。双手合拢的瞬间,掌心传来细微的震动——那是被囚禁的萤火虫在急促挣扎。透过指缝,那抹绿光比在夜空中更亮,却不再灵动,倒像是被困住的灵魂在拼命呼救。
夜风掠过耳畔,带着露水的清凉。轻轻张开手掌,借着月光看清它薄如蝉翼的鞘翅,还有尾部不停翕动的发光器。这颤巍巍的六足小生命,如何能驮住一盏永不疲倦的灯?
但很快就会发现,被囚禁的萤火虫,光芒渐渐黯淡、熄灭,即便还亮着,也没了自由飞舞时的灵动。人们这才明白,这份美丽与自由是紧紧相连的,囚禁它,就等于扼杀了它的灵魂。最终,人们总会选择张开手掌,看着那点微光重新飞向星河,心中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既有释然,又泛起一阵空落落的疼——像儿时弄丢了最宝贝的玻璃弹珠,又像看着烟花在夜空熄灭后的怅然。这些萤火虫的生命如此短暂,成虫不过短短数日,它们用尽一生发光、求偶、繁衍,这微弱的光芒,既是生命的宣言,也是燃烧的诗篇。
夜深了,露水更重,萤火虫的光芒也渐渐稀疏。它们飞舞的轨迹变得缓慢、零落,最后几点星光沉入黑暗时,心底的空落感愈发强烈。流萤消失后,夜色瞬间浓稠得化不开,唯有记忆里的萤火还在忽明忽暗地闪。闭上眼睛,黑暗中仿佛还能看到绿色的光点在跳跃,那是视觉留下的余像,也是记忆深处的烙印。
记忆里的夏夜,萤火虫多得像打翻的银河,孩子们追着追到脚踝沾满露水。可如今,就算在乡下,也只能零星见到几只,在路灯的光晕里显得怯生生的。它们像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旧书信,在光污染与农药的侵蚀下,正一页页发黄、脆裂。
但即便流萤的光如此短暂,它们所代表的神秘、希望、童真与自然的诗意,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底。每一次在夏夜与流萤相遇,哪怕只有零星几点,都是一次对诗意的重温,是对抗生活庸常的精神慰藉。这些暗夜中的舞者,用生命点亮的微光,虽然不足以照亮道路,却能照亮人们心灵深处那个被遗忘的角落。它们是坠入凡尘的星尘,提醒着人们,在这浩瀚宇宙与匆忙人生中,永远要珍视那些微小、脆弱却真实闪烁的美好。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