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京美”烧钱铺路,谁会成为中国零售“新基建”?
最近互联网圈战火重燃。
京东百亿补贴之后,市场又迎来淘宝闪购500亿补贴,一场围绕“半小时送达”的即时零售大战骤然升级。
7月5日,阿里与美团同步发放大额外卖满减红包,引发用户涌入平台,导致美团当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甚至出现短暂宕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超2500万单,淘宝闪购日订单量飙升至8000万单,即时零售单日总订单量峰值已突破1.8亿单,整个行业水涨船高。
红包、满减、运费减免满天飞,仿佛重回当年网约车、外卖“烧钱抢用户”的疯狂年代。但若以为这只是历史重演,便大错特错。
这场由京东点燃、美团守擂、淘宝加码的战争,其背后逻辑、目标和玩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改写中国零售的游戏规则。
以攻代守,淘宝、京东真正的目标
为什么巨头们重回补贴扩张的时代?
答案是,增长焦虑与防御需求的双重压力。
成长是企业的本能,当核心业务增长受阻,寻找第二曲线便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目前,传统电商增速明显放缓,而即时零售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巨头们谁能不心动?
当然,更深层地看,就会发现淘宝、京东也有不得不加码即时零售赛道的“生存”需求。
作为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依托先发优势,持续向综合电商腹地扩张。从餐饮、日百延伸至3C家电乃至服饰品类等低频的消费品类,并通过“闪电仓”计划加速下沉,目标2027年建成10万前置仓网络。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习惯“30分钟送万物”的即时配送服务,若电商平台固守传统业务,将面临核心领地失守风险。
因此,电商平台进军外卖乃至即时零售,本质上是以攻代守,既要抵御美团对电商市场的渗透,更需将战场推至对手腹地实现主动防御。
2025年2月,京东吹响进军外卖市场的号角;7月,淘宝闪购启动更大规模的500亿补贴计划,把即时零售战火点燃。
随着三大平台竞争完成从业务对抗到集团生态对决的质变,传统电商的“中场配送”与本地生活的“近场配送”边界正加速消融,用户对零售效率的认知逐渐重构。
那么,京东与淘宝的强势入局是否对美团形成实质性冲击,谁会成为最终赢家?
生态进化:即时零售下半场之变
从当前行业格局看,在即时零售赛道终局清晰化之前,市场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输家”。
这一判断依据在于,行业竞争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即时零售市场的成熟为零售生态注入了新发展逻辑。面对万亿级市场的增量空间,阿里、京东、美团三大巨头正通过全场景打通的策略,加速构建远场与近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一体化大零售生态。
长期来看,即时零售赛道一定会决出胜负,但目前,无论是美团,还是淘宝、京东,都正在实现自我进化,从而创造新的增长红利。
首先,行业体量持续扩容,竞争推动市场边界延伸。
巨头们的持续发力不仅没有压缩市场空间,反而通过服务升级和场景拓展,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即时零售消费场景,推动行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从7月5日美团的战报也可以看出。
其次,即时零售行业的竞争逻辑正从单一价格战升级为服务、体验、供应链的多维竞争,行业生态趋向健康化。
京东外卖上线后通过提高骑手福利,快速扩张运力规模,倒逼美团、饿了么加速推进骑手保障,并优化算法规则。从深层意义看,骑手生态优化是巨头争夺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的“基建前提”。谁能率先完成从“价格优先”到“服务优先”的转型,谁就能在万亿市场中占据长期优势。
最后,随着用户心智加速培育,即时零售正从“应急需求”向“日常消费”渗透。
平台间的竞争变化还发生在对用户消费习惯的重塑方面。消费者正快速适应新的购物方式,在平台“补贴”的引导下,“半小时送达”正从应急需求演变为日常基础服务,比如美团闪购618期间下单用户破亿,人均消费增长近40%,且需求从餐饮向手机、家电等高单价全品类延伸。如同外卖对餐饮行业的重塑,即时配送有望成为未来零售的“标配”。
总之,这轮看似熟悉的“补贴”大战,绝非简单的历史重演。相比流量红利时代的跑马圈地,这一轮竞争中,平台最终目标不是靠低价消灭对手,而是成为用户日常依赖、商家合作共赢、自身具备造血能力的零售“新基建”。平台未来的胜负手,也不在补贴额度的豪掷,而在于谁能将流量优势转化为供应链韧性,谁又能构建更好的普惠基建,与现有的零售生态共赢。
这也揭示了即时零售的终极方向:打破平台边界,构建“无界零售”生态,最终将打破存量竞争的“内卷”陷阱,释放全社会消费与服务升级的巨大潜力。
超级APP之路:谁会成为即时零售最终赢家?
这场由京东发起的即时零售战争,随着美团的迎战,阿里的加码,对整个消费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依据是,监管层对此次补贴大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于最新“500亿”的补贴,中国经济网发布文章中“商家利润率有望显著提高,内卷压力将迅速减轻”以及“逐渐扭转内卷式竞争的‘死亡螺旋状态’”等表述,反映了行业竞争逻辑的积极变化。
仅从当下看,即时零售的万亿市场争夺战,正推动实体店获得可持续的生意增长。
即时零售通过“位置逻辑”让每个线下门店都能触达周边即时需求用户,实体商家成为平台补贴战的受益者。近日,茶饮股在平台暑期攻势下集体上涨,正是这一趋势的直观印证。华西证券此前指出,“外卖大战”助力现制茶饮消费,茶饮和咖啡因消费成为承接这一轮流量红利的最大赢家。
同时,过去那种简单粗暴、逼着商家“二选一”或者打价格战的玩法正在被淘汰。这次淘宝的500亿补贴就明确表示“不要求商家以价换量”,商家真正赚到钱,愿意提供好商品、好服务,这个生态才能健康持久。
长远来看,即时零售推动的不仅是商家生意增长,更是零售基础设施的升级,平台正在向着同时满足消费者综合性需求的“超级APP”进化。
在这一轮即时零售大战中,平台正在通过业务整合与会员体系,打造一个包含“衣食住行”,品类丰富、履约高效、品质升级、价格实惠的综合消费生态。比如,阿里将饿了么、飞猪纳入中国电商事业群;京东则从最初的外卖加速拓展至高毛利酒旅市场;美团的“黑钻会员”体系也是如此,通过整合外卖、酒旅、充电宝等权益,构建全域业务协同的生态闭环。
毫无疑问,巨头们瞄准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级的未来市场,正在实现消费体验的全面革新,从而争夺“超级入口”地位。
唯一的问题是,谁会成为这场即时零售“三国杀”的最终赢家?
从现状看,京东可能面临更大挑战,而阿里与美团的竞争将更为持久。
京东虽通过外卖业务快速实现日均2500万单,但受限于资金规模,难以持续大规模补贴,比如本轮淘宝闪购500亿补贴之后,京东没有及时跟进。若京东无法在补贴退坡后维持用户粘性,或未及时将外卖流量转化为全品类消费,其市场地位可能被阿里反超。
而对于美团来说,这是不容失败的战争,毕竟,京东、阿里主动进攻的战场正是贡献了美团大部分收入的核心领域。因此,美团一定会依托现有外卖优势,加快完善非餐品类供应链,构建“快+便宜+多”的组合壁垒,从而加宽护城河,与阿里打一场持久战。
不管阿里和美团谁会笑到最后,这场战役的终局,必将定义中国零售业未来十年的全新版图。
来源:港股研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