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杀入美国市场,劲敌不是星巴克

新品略财经 原创

2025-07-07 11:36

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瑞幸杀入美国市场,在纽约开咖啡店,攻入星巴克大本营,难道从一开始就想和星巴克竞争?

01 瑞幸杀入美国市场

继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后,中国咖啡连锁巨头瑞幸咖啡如今再一次以新姿态杀进美国市场。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据多家媒体报道,瑞幸咖啡美国首批门店于6月30日开业,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

据悉,瑞幸一家门店位于百老汇大道755号,紧邻纽约大学,主要目标客群瞄准年轻学生群体。另一家瑞幸门店位于第六大道800号,处于帝国大厦商圈,主要瞄准商务人群和游客。

有意思的是,瑞幸第六大道门店距离最近的星巴克门店仅隔一条马路,不到100米,步行距离1分钟,颇具象征意义。

擅长做营销和造势的瑞幸,在美国门店开业前,已通过快闪活动做了预热,用户下载APP并注册后能领取一杯免费咖啡,如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内容还可获得限定礼品。可见,瑞幸想在美国市场继续延续其互联网玩法。

在产品方面,除了把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经典热门大单品带到美国,瑞幸还针对美国市场推出了一些当地限定产品。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原本以为瑞幸会美国市场复制国内的互联网疯狂补贴、拉新和低价的打法,继续走性价比路线,可瑞幸美国门店在产品定价上,并没有延续国内“9.9元”玩法。

简单对比来看,瑞幸在产品定价上和星巴克相差不大,饮品官方定价在3.45美元/杯至7.95美元/杯,甚至部分产品卖得更贵。

瑞幸作为中国本土互联网咖啡巨头,进军美国市场,在纽约开店,必然引发市场关注,吸引了不少当地留学生前去打卡。

很显然,瑞幸把一家门店开到紧邻纽约大学,要吸引的第一批重点消费人群就是当地的留学生,毕竟瑞幸到美国卖咖啡肯定有点新鲜吸引力。

瑞幸把门店开到美国,市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市场观点认为,瑞幸在美国市场的定价不算贵,但也谈不上性价比。

有网友表示,如果没有优惠的话,我宁愿选择星巴克。还有网友表示,星巴克稍微贵点,但是可以免费续杯、门店到处都有。

瑞幸才刚刚进入美国开店,市场表现如何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在中国市场,瑞幸被视为是星巴克的挑战者,而美国是星巴克的大本营市场,瑞幸到美国开店,有媒体评论称,瑞幸杀进美国市场,攻入星巴克腹地。

02 劲敌不是星巴克

上世纪末,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浪潮下,星巴克于1991年进入中国市场,星巴克凭借国际咖啡品牌,走高端品牌路线,再加上“第三空间”概念,迅速占领了城市中产阶级、白领等消费人群的心智资源,至今一直稳坐中国中高端咖啡市场头部交椅。

星巴克当年进入中国时,当时正值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空白期,占得市场先机,而现在瑞幸进入美国市场,和当初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之一,据研究机构Imarc Group估计,2024年美国咖啡市场规模为280亿美元,而且美国有成熟且独特的咖啡文化,美国咖啡饮用者的人均年消费量高达上千杯。

同时,美国咖啡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玩家众多。截至2024年10月,美国有超过500个咖啡连锁品牌,其中,星巴克当然是大佬。据星巴克财报显示,截至2024财年末,星巴克美国门店数量为17049家。

所以,这就需要瑞幸在美国这个成熟的咖啡市场讲出一个全新的咖啡故事,不仅要吸引当地的留学生消费,还要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这是瑞幸要做的第一件事。

瑞幸在中国咖啡市场快速崛起,靠互联网打法,给补贴,圈用户,然后用9.9及相对低价去吸引消费者,极致性价比的玩法是瑞幸崛起的关键一招。

然而,美国市场的门店经营成本显著高于国内,广告宣传模式也不同等,瑞幸需要一步步去探索。

要经营好国际市场关键还是要靠运营本土化和当地化,传统咖啡品类和产品很同质化,即使研发当地本土化新品,也需要一个试验和探索的过程。

经营国际市场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供应链当地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企业,特别是食品企业的监管要求及规范明显不同,在很多发达国家市场往往要求会更严格,这对瑞幸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低价和价格战的打法在国际市场未必行得通。瑞幸的竞争对手库迪咖啡在韩国市场也曾尝试低价路线,结果败走韩国。据媒体报道,库迪于2024年年底关闭了韩国的所有门店,而韩国是发达国家,咖啡市场很成熟,库迪在韩国拼不过当地廉价咖啡馆,这是真实案例。

瑞幸在国内的“9.9”低价打法,在美国市场也难以行得通,毕竟有高昂的经营成本在,瑞幸也深知这一点,并从一开始就没有采用价格战打法。有市场观点认为,瑞幸大概率在美国市场难以也不会复制国内的高速扩张模式。

此外,在品牌声誉方面,瑞幸曾因2020年的财务造假事件饱受批评,虽然瑞幸早就换了管理层,在国内市场发展得风生水起,但在美国市场,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其财务造假风波的负面影响至今仍存在,未来还需要持续修复品牌形象。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瑞幸才刚进入美国市场,在没有形成规模化之前,其劲敌不是星巴克。瑞幸在美国市场讲出一个不一样的咖啡新故事,在品牌营销、产品口味、当地化运营、供应链本土化等多方面都需要下苦功夫,现阶段瑞幸在美国市场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的劲敌反而是瑞幸自己。

03 咖啡出海很香,但也有点苦

最近几年,面对国内咖啡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早已进入存量阶段。

尽管中国咖啡市场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量空间,但行业玩家要寻找增量的压力很大,要想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只能选择加速出海。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整体上看,不同的中国咖啡品牌在国际市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可以分审慎派、快速派和试水派。

审慎派的代表是瑞幸咖啡。瑞幸国际化业务谨慎而保守。瑞幸于2023年4月在新加坡开了海外首店,瑞幸在2月20日其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布数据,近两年来瑞幸在新加坡一共只开了51家门店,2025年才开始加码发力更多国际市场,比如美国市场。

快速派的代表是库迪咖啡。库迪国际化业务很快速,速度惊人,从2023年8月起,就开始在东南亚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地开店,当前库迪正在大力发展中东卡塔尔、迪拜等国家市场。

试水派则是其他咖啡品牌。比如,精品咖啡品牌挪瓦咖啡先布局中国澳门市场,后续计划拓展至新加坡、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场。

中国咖啡品牌出海的第一站会选择东南亚,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这和新茶饮品牌出海的策略类似,这些地区不仅有茶文化,甚至也是咖啡成熟市场,是很好的一块试验田。

但相较而言,东南亚单个国家咖啡市场目前最多也就是10亿美元以内的规模,整体市场空间及增量有限,显然不能满足瑞幸、库迪这样的连锁咖啡品牌的野心,不得不将市场投向美国这样的市场空间更大的咖啡成熟市场。

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33年,美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392亿美元,2025年至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36%,前景可期,瑞幸要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连锁咖啡品牌,必须要到美国市场一战。

像瑞幸这样的连锁咖啡品牌在国内市场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供应链基地资源优势,也积累了成熟经验,这为其国际业务积累了经验。

正如前文所述,对出海的中国咖啡品牌来说,供应链落地管控方面是关键,特别是在食安方面的要求要做到位。比如,前段时间蜜雪冰城香港门店就出现过大肠杆菌风波,值得饮品行业出海玩家们重视。

同时,中国咖啡品牌擅长做互联网数字化营销,能把效率做到极致化,这些方面也都是优势。

终究而言,中国咖啡品牌出海,特别是要进入美国这样的咖啡市场,全力以赴本土化运营是关键。

中国咖啡品牌的一些优势在国外很难直接复制。比如,国内的企业文化和支付系统难以复制到国际市场,只能入乡随俗。

在产品定价方面,不同的咖啡品牌也选择了不同的策略。瑞幸就不想把9.9的低价策略复制到国外,瑞幸特别是要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就得走质价比路线。库迪继续选择性价比路线突围。

咖啡越成熟的市场,竞争会越激烈,正如瑞幸郭谨一所说:在世界咖啡市场,中国是捡钱的市场,海外是抢钱的市场。

同样,国际咖啡市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在东南亚咖啡市场,也有瑞幸的模仿者,当地咖啡品牌在互联网营销、短视频营销等方面响应速度也很快。

《新品略财经》认为,中国咖啡品牌出海前景可期,希望有中国咖啡品牌能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连锁品牌,未来的路还有很远,也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归结为一点:咖啡出海很香,但也有点苦。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