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退潮、胶原蛋白登台,苦了华熙生物,富了巨子生物

蛇眼财经 原创

2025-07-06 13:57

医美巨头巨子生物、华熙生物的“口水仗”,引发了消费者、投资者、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

事情起因是,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发文称,其购买的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检测不出重组胶原蛋白,质疑其涉嫌严重造假。当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发布严正声明,称指控不实,并展示多批次检测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 添加量不符。

随后,华熙生物发文力挺“大嘴博士”,还暗指巨子生物擅长网络水军运营。巨子生物则称已收到郝宇(大嘴博士)委托的检测机构声明,其未经授权公开报告遭谴责,还公布四家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大于0.1%,并否认产品“悄悄下架”。

两大医美巨头这场口水大战,让医美商战持续升级……

医美巨头的“成分”舆论战

回顾医美行业发展历程,玻尿酸曾凭借强大的保湿、填充等功效,在医美及护肤领域独占鳌头。然而,随着消费者对肌肤抗衰、修复等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生物技术的持续革新,重组胶原蛋白这匹黑马强势闯入赛道。

因而华熙生物、巨子生物两大企业这场关于“成分”的口水战,不是偶然的摩擦,而是双方在技术路线上的根本分歧与市场利益的激烈冲突。前者试图用“成熟”捍卫霸权,后者则想以“创新”改写规则。

对于华熙生物来说,其长期深耕玻尿酸技术,对玻尿酸特性、应用场景及市场价值有着深刻理解与把握,而且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与消费认知体系。

面对重组胶原蛋白冲击,华熙生物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巩固自身在玻尿酸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反击重组胶原蛋白的挑战。其发文力挺“大嘴博士”,亦是借此机会重塑自身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稳固自己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对于巨子生物来说,其不断加大在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构建了全球最全面的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拥有超过 40 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

巨子生物在此次“口水战”中,多番发布声明,以详实检测数据回击质疑,是为了捍卫自身产品品质与品牌声誉。希望进一步强化重组胶原蛋白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挑战华熙生物等传统医美巨头的市场地位。

总之,这场由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主导的“成分”舆论战,表面是技术路线的观点交锋,内核却是两大巨头对千亿医美市场主导权的生死争夺。

守成者的疲态与破局者的隐忧

从行业层面看,医美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转向“存量博弈”。据了解,2024年,国内医美市场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预计2024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

医美行业整体增速显著放缓,玻尿酸赛道显现收缩态势,华熙生物却以主动扩张姿态破局;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持续高增,巨子生物则选择稳守基本盘。一场围绕市场份额、技术话语权、产品矩阵与品牌心智的全面战争,早已在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之间打响。

在原材料方面,华熙生物依托玻尿酸的技术积淀深挖护城河,巨子生物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构筑技术壁垒。

巨子生物深挖技术护城河,耗时13年突破量产技术瓶颈,建立起全球最全面的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专利数量超130项,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技术壁垒的加固让巨子生物在原料端拥有了“降维打击”的资本。

华熙生物投入巨资试图通过技术迭代守住阵地,然而这种防御性创新难以突破玻尿酸的异物感、代谢残留等天然缺陷,反而暴露其技术迭代的疲态。据Choice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递增:1.412亿元、2.843亿元、3.882亿元、4.463亿元和4.662亿元。

在产品方面,华熙生物以“玻尿酸+”的策略拓宽产品边界,巨子生物依托爆款在细分场景深耕,双方在产品端的攻防转换,已然成为这场行业战争中最直观的胜负手。

华熙生物以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等功能性护肤品品牌为抓手,试图通过“玻尿酸 +”的复合配方策略,将产品功能从单一保湿功能向抗衰、修复等多元场景延伸,但市场反馈却不够理想。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分别同比下降18.45%、31.62%,收入各为37.57亿元、25.69亿元。

巨子生物则凭借可复美医用敷料、可丽金胶原大膜王等爆款产品,在重组胶原蛋白增量市场建立起产品矩阵优势。财报数据显示,可复美2024年收入达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公司总收入的82.0%;可丽金2024年收入为8.4亿元,同比增长36.3%。

值得一提的是,营收的巨大的反差,揭示出巨子生物在市场竞争中的后发制人优势,以及华熙生物在战略转型和业务拓展中的阶段性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18.86亿元,巨子生物营业收入9.57亿元,而2024年华熙生物营业收入53.71亿元,巨子生物营业收入55.39亿元;2019年,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5.86亿元,巨子生物归母净利润5.52亿元,而2024年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巨子生物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

这场巨头之战,既是行业洗牌的序曲,也是各自命运的分水岭,最终鹿死谁手,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行业洗牌,谁主沉浮?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商业博弈,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具象化呈现,更是新旧赛道的权力交接,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医美行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消费者对医美产品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功效性与安全性,这将促使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的投入,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华熙生物在坚守玻尿酸技术优势的同时,需加快布局新兴技术领域,如加大在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并购、合作研发等方式,快速提升自身在新兴成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巩固自身在医美行业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将加速洗牌,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巨子生物在巩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需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制定,规范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发展。同时,要积极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加强品牌推广,将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新兴技术更好地推向市场,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接受。

综上所述,在存量博弈的医美行业,活下来的从来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这场医美巨头间的“成分之争”,虽然给行业带来了短期的动荡与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来看,将促使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速行业洗牌与整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