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孤独症圈好爸爸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公益活动在鹿邑正式启动
7月6日,在第15个全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日"之际,"全国孤独症圈好爸爸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公益活动"在河南省鹿邑县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以“融合星光中国行”为主题,由鹿邑县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中心、郑州自闭症家长互助会、鹿邑熹星言语发展中心、昆明市星宇心智障碍者家长协会、泰安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蒙城县福圆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青岛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绥德县爱心树特殊孩子服务中心等“全国孤独症圈好爸爸互助网络”成员单位联合发起。
活动在位于鹿邑县邱集乡韩楼行政村连堂村宏运驾校院内的“鹿邑县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中心”正式启动,当地助残志愿者及村内残疾人、老人与孤独症家庭欢聚一堂,“好爸爸”代表鹿邑县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中心主任、郑州自闭症家长互助会会长连祥工分享了他陪伴孤独症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感人故事,展现了特殊家庭父亲的责任担当与坚韧品格。2025年父亲节在河南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孤独症圈第一届好爸爸表彰大会”上,连祥工荣获“新锐爸爸奖”,活动组委会授予连祥工颁奖词写到:
三十五载春秋
你用双手在黑夜与黎明间
架起一座星桥
让迷途的星光找到归途
从聋儿语训的晨露
到孤独症康复的星辉
你始终是那个
最早点亮灯盏的人
鹿邑县的晨光记得
你弯腰倾听的剪影
郑州的晚风记得
你奔走呼号的声音
当别的父亲牵着孩子
走向游乐场
你牵着整条银河
走向黎明
新锐爸爸的称号
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
是人间对星空的承诺
是大地对春天的回答
看啊 那些被你点亮的眼睛
正组成新的星座
在河南的夜空
写下最明亮的诗行
在2025父亲节,连祥工与来自山东、云南、安徽、陕西、河南等地“好爸爸”代表一道发布《2025郑州爱星宣言》,向全社会发出关爱星星孩子的倡议:
第一,呼吁完善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和诊断体系,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第二,倡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康复教育服务体系,确保每个孤独症儿童都能获得专业服务;
第三,严格贯彻落实中国残联、民政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指示精神,将孤独症康复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减轻孤独症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第四,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让特殊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
第五,号召社会各界消除歧视,营造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
第六,建立“全国孤独症圈好爸爸互助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为孤独症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
据了解,早在2010年5月4日,经鹿邑团县委、鹿邑县残联批复成立的“鹿邑县扶残助残青年志愿者联络站”(鹿邑县助残志愿服务队前身)在连祥工创办的鹿邑县聋儿康复中心挂牌成立,比团中央联合中国残联2014年发起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早了四年。近年来,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团队帮扶+结对接力”服务机制,聚焦残疾人最基本需求,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向多元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此次活动正是“阳光行动”在孤独症群体中的重要实践。
活动主办方表示,本次巡回宣讲将历时近一年时间,计划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旨在通过分享“好爸爸”们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增进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与接纳。同时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共同营造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期间,将举办两个重大活动:10月5日抵达泰山,为孤独症孩子祈福;最后一站2026年5月10日母亲节到达厦门,联合当地公益组织举办“全国第二届孤独症圈好爸爸、好妈妈表彰大会”。
活动启动仪式得到了鹿邑县助残志愿服务队邱集乡连堂志愿者工作站、连堂好人党建工作室、连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当地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启动仪式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在连堂现伟饭店宴请村内残疾人和70岁以上老人,与孤独症孩子欢聚一堂,构建更加和谐、包容、融合的社会环境。
活动发起人连祥工介绍,“融合星光中国行——全国孤独症圈好爸爸巡回宣讲公益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历史意义来看,这是中国首个由孤独症家庭自发组织的全国性巡回宣讲活动,开创了孤独症群体互助交流的新模式。通过父亲群体的集体发声,改变了社会对孤独症家庭“母亲承担主要照料责任”的刻板印象,彰显了父亲在康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活动串联起全国多个省份的民间组织,形成了跨区域的孤独症家庭支持网络,为后续全国性互助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实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巡回宣讲通过真实家庭故事的分享,增进社会公众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与理解,有助于消除歧视与偏见。其次,活动搭建了专业机构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康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验共享。各地家长可以学习先进的干预方法,专业机构也能更深入了解家庭需求。再者,活动特别强调父亲角色的价值,鼓励更多父亲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改善家庭支持系统的平衡性。
该活动的发起单位包括郑州自闭症家长互助会、鹿邑县孤独症儿童家庭关爱中心、鹿邑熹星言语发展中心、云南星宇协会、山东泰安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安徽蒙城福圆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山东以琳康教展能中心等七家机构,这些组织来自不同地区,涵盖家长互助团体、专业康复机构及官方协会,体现了民间力量与专业机构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既保证了活动的专业性,又确保了内容的亲民性,为类似公益活动提供了可复制的组织样板。通过持续巡回宣讲,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更包容、更支持的社会环境,切实改善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