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木雕:嵩山脚下的匠心传承

登封时报 原创

2025-07-05 12:23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朝锋


在中华父亲山嵩山脚下,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用近二十年时光,让一项千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作为河南省唯一专注木雕艺术研究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这里汇聚着民间匠师与爱好者,以"传承保护,研究创新"为使命,书写着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精彩篇章。

嵩山木雕始于先秦,在宋明时期形成独特风格。这门融合南北之长的艺术,既有北方木雕的雄浑大气,又兼具南方木雕的精巧细腻。浅浮雕、镂空雕等八大技法代代相传,"用途尺寸是前题,材料内容看实际"的艺诀,凝结着历代匠人的智慧。从少林寺的梁枋雀替,到中岳庙的盘龙藻井,嵩山木雕不仅装点着古建筑的华美,更承载着中原大地深厚的文化记忆。2004年,嵩山木雕被列为河南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

2006年成立的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开启了系统性保护传承之路。首任所长钟根秀带领团队走遍嵩山周边,整理出上万张影像资料,编纂成《嵩山木雕》画册,填补学术空白。继任者王振北则以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技艺走向世界。他创作的《道合景明》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衍生品远销国内外;抗疫主题作品《当代火神——钟南山》在全国引发共鸣;奥运主题作品《飞舞》实现传统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文创实践领域,研究所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他们推出来料加工、产品定制等服务,让嵩山木雕走进茶室书房;开发《锦绣河山》《大道惟中》等地域文化系列作品,将嵩山与黄河的壮美融入木雕艺术。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接触这门古老技艺。2023年成立的嵩山木雕展示传习馆,成为公众体验非遗魅力的重要窗口。

多年来,研究所收获诸多荣誉:从"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特色文化品牌"到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再到登封市非遗传承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每一项荣誉都是对他们坚守与创新的肯定。面对人才短缺、市场竞争等挑战,研究所制定了清晰规划:优化"三级教学法"培养新生力量,深化与高校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传播渠道;加快理论著作编撰,完善展示传习馆功能。

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嵩山木雕,正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正如嵩山松柏生生不息,这项凝聚着匠师灵魂的非遗技艺,在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守护下,必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