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 AI 超级入口的,或许还是搜索引擎们
自大模型问世以来,关于 AI 颠覆搜索的争论就从未停息。
不断有后来者试图挑战搜索巨头们的地位——一家创业公司可以凭借 AI 搜索的名头拿下超百亿美金的估值;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股价仿若过山车般在一轮又一轮的看衰与叫好中起伏;OpenAI 也亲自下场,内测 AI 搜索模式 SearchGPT。
市场对于 AI 搜索的热衷,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寻找下一个超级入口的渴望。搜索曾经是人们获取信息最直接的超级入口,后来各式各样的移动生态崛起,入口分散到不同的 App 中。现在,AI 的到来打破了那些人为设立的内容壁垒,并逐步建立出自己的内容生产秩序,市场又看到了一个超级入口崛起的机会,就连 Chatbot 们也承载起了这样的期望。
反倒是搜索巨头们的步伐更谨慎些。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过去两年来在核心搜索场景都没有大张旗鼓的改变,AI 更多时候只是作为搜索的补充,有时候你甚至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巨头们的谨慎也情有可原,它们的用户体量更大、市场份额更领先,很难像后来者那般无所顾忌。
但这并不代表搜索巨头们没有动作。昨日 (7 月 2 日),百度对外宣布搜索业务迎来十年来最大改版,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部革新。百度副总裁、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甚至对外喊出了“忘掉搜索”的口号,力图对外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百度搜索。
具体来看此次升级,最直接的变化是那个陪伴了中国互联网 25 年之久的百度“搜索框”变大了,它现在可以支持超千字的文本输入,拍照、语音、视频等多模态能力全部加强,AI 写作、AI 画图等创作能力也集入其中。这个“大框”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元形态的内容呈现,更为主要的,是底层内容生产源头的重构。
过去搜索引擎们依赖的超链接展示模式也完全发生了变化,百度现在用图文、音视频、智能体乃至真人服务来重塑了整个搜索结果页,你现在可以直接和 AI 助手进行视频通话,MCP 服务、文生视频能力都加入其中。
一句话简单概括,现在百度搜索的目的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直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百度搜索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最大改版背后,又会对整个 AI 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思考和改变?
01 超级入口的争夺
互联网竞争的本质是对入口的争夺。
百度搜索,凭什么成为超级入口
AI 时代,当下用户使用最多的 Chatbot 类产品,本质上似乎又回到了 PC 时代获取信息的逻辑。这种需求更加直接简单且有效,对用户也有着更高价值,而非单纯的 Kill time。
但很难说 Chatbot 就是最适合 AI 时代的入口——对话并不是最高效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只是最适合呈现大语言模型的产品形态,却并非最适合用户的产品。更多用户打开 Chatbot 面临的更多问题是——不知道要用 AI 做什么。
过去两年,互联网大厂们不断试图在 Chatbot 中塞入更多的服务与功能。与其说这是大厂焦虑的体现,不如说是它们试图修补对话式产品的天然缺陷。但简单对 AI 功能的生硬堆积,虽为用户提供了使用 AI 功能的路径,却也一定程度上让应用变得越来越臃肿,拉高了用户的上手门槛,不够简单直接。这背后有个原因是,当 AI 能力的开始在大众中的认知层面普及后,“入口”的认知,便开始显得稀缺和更为重要。
与之相比,搜索是更具用户认知的场景,有着得天独厚的属性优势。过去 20 多年的互联网生态无论如何变幻,搜索都是用户最高频的动作之一,无论是传统的搜索引擎,还是社交、购物乃至短视频 App。
AI 搜索正是凭借这样的用户心智,才在过去两年来不断受到市场热捧,大有赶超 Chatbot 之势。不少互联网大厂甚至开始重新进入浏览器市场,试图用浏览器打开 AI 搜索的大门,也是想要通过浏览器还残存的“入口认知”,去探索 AI 入口的可能。但估计谁也比不上百度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毕竟,再也没有什么搜索产品能比“百度一下”更深入人心。
和 Chatbot 们相比,搜索能够承载的服务也更多,有着更强更广泛的“吞吐”能力。过去几个互联网时代的超级入口演变已经证明了,一个产品的入口心智有多强,往往取决于其在主产品能力之外的其它维度服务能力和内容“吞吐”量。搜索的属性优势,完全有可能让改版后的百度搜索朝着下一个超级入口的方向发展。
与当下各家打造出的 AI 超级入口概念的应用相比,百度搜索所提供的服务更具备不可替代性,通过技术扩展服务的空间足够广,最终提供的 AI 服务质量也足够好。
百度一直以技术基因著称,多年来对于技术的投入非常坚定。即便在 AI 时代,百度也是国内目前投入时间最长、技术积累最为深厚的公司。过去十多年来,百度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1800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多年来保持在 20% 以上。无论是从技术积累、人才培养还是生态构建上,百度都是中国 AI 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这些持续多年来在 AI 上的高压强式投入,让百度在大模型时代到来后率先构建起庞大的 AI 生态。
市场环境已经足够成熟。经过两年时间的 AI 教育,当前的互联网用户几乎已经形成了服务 AI 化的认知和概念,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于用 AI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服务。
用户需求的改变,则进一步强化了百度搜索 AI 技术化的优势。过去一年来,百度搜索结果中的 AI 占比越来越高,AI 生成内容占比一路从 11%跃升至 35%,且还在持续提升之中。
李彦宏也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随着 AI 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搜索意图,用户也越来越倾向于搜索更多样化的问题,并随着时间推移展现出更高的留存率。今年 3 月,百度 App 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7%。
百度迎来技术驱动的舒适区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路跌撞过来的百度,终于在 AI 时代迎来了自己技术见长的舒适区。
过去两年来,百度可能是当前所有互联网公司中利用 AI 重构产品最为彻底的那家公司。早在 2023 年,李彦宏就对外喊出用大模型来重构所有应用的口号,一口气将百度地图、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等在内的所有应用都基于 AI 重新打造。
在技术驱动产品的新竞争格局下,百度少见地收获了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去年第四季度,百度文库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了 21%,AI 月活跃用户较上季度翻倍达到 9400 万,AI 日活跃用户更是同比增长 230%。百度文库的付费用户数已经超过 4000 万,在全球 AI 应用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微软 Copilot。
此次百度搜索全新改版后,百度的技术优势或将进一步放大。事实上,当前百度搜索所呈现的搜索体验,已然跳出了传统搜索的信息获取定义,而是利用 AI 重构了整个搜索链条,并将其应用于生活服务、个体创作等场景,进一步强化了 AI 时代下搜索即服务的定位。
比如,当你打开百度 App,除了最显眼的搜索框变大成为智能框外,还能在智能框下看到包括 AI 写作、AI 画图等创作类功能,无论是旅游路线规划、方案撰写、社媒运营都可以一站式满足。
而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能力的增强,则让搜索真正成为“万能助手”。AI 相机除了能满足用户识图、解题、翻译等功能外,还能完成更多个性化服务。比如随手拍张风景照,它就可以充当导游讲解;家中电器故障、药品禁忌说明,也可以直接拍张照片得到解答。家中老人不会打字,方言也能精准识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对外喊出的“忘掉搜索”或许不是一句大话。就像百度管理层此前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强调的那样,他们的目标是超越信息检索,实现从“搜索”到“解决方案交付”,要让人工智能搜索不止于找信息,而是帮助用户决策、提供解决方案并达成结果。
在这样的愿景下,百度旗下的产品矩阵有望再获增长空间。诸如百度文库、网盘、数字人等诸多业务都将围绕在百度搜索这一超级入口下,被重新赋予新的价值,丰富用户的搜索体验。
目前,已经有不少产品实现联动。比如当你想要找一家合适的咖啡馆时,改版后的百度搜索不再是直接返回链接,而是通过调用百度地图的 MCP 服务,结合位置、评价以及环境信息,直接生成一份自带导航信息的完整解决方案。
百度最新发布的自研视频生成模型 MuseSteamer 也直接接入百度搜索。这是全球首个实现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的视频模型,可实现画面与音效、人声台词的协同创作,打破传统 AIGC 视频“先画面后配音”的割裂流程。
搜索的商业想象力也在被重塑。事实上,传统搜索中仅有一小部分结果能实现商业化,而绝大部分无法实现。长期来看,AI 搜索有望大幅提升行业对长尾查询和此前未开放领域的商业能力,可实现商业化的查询数量预计将超过传统搜索。此外,人工智能搜索能创造更灵活的、原生广告形式,自然融入新用户体验,既减少干扰,又可能提升整体变现效率。
某种程度上,在 AI 搜索的探索中百度比谷歌更向前迈了一步。谷歌此前在 I/O 开发者大会上展示的 AI 搜索,同样是强调搜索即服务的理念,但在信息的输入、呈现上都仍略显保守。此消彼长,随着百度搜索的全新改版,搜索引擎们的 AI 竞争或许也将更加激烈。
十年一剑,升级后的百度搜索,正逐步实现从通用化到个性化,从工具化到内容化,从信息获取到任务完成的愿景,拓宽搜索的能力边界。
一个 AI 时代的超级入口俨然正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