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啤酒掌门侯孝海闪电辞职,离职前几乎清仓减持套现约2600万港元
6月27日,华润啤酒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辞去所有职务,即时生效。据新浪财经报道,侯孝海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
离职前一个半月,侯孝海曾两度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合计抛售93.8万股,套现约2600万港元,减持比例高达92%,减持后剩余股份仅8万股。同时,他的离开也给华润啤酒留下了一对“烂摊子”。
公开信息显示,侯孝海于2001年加入华润雪花啤酒,期间担任过销售发展总监、市场总监、区域公司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总经理、CEO、董事会主席等职位。
任期内,侯孝海主导了被评为“2019最佳并购案”的华润啤酒与喜力的合作项目,使华润啤酒的产品质量逐步高端化,并与喜力达成了齐头并进的局面。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认为,侯孝海出众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在营收、利润等显性数据上,更在其独到的行业视角和市场争夺之中。某种程度上,他成就了华润啤酒新的巅峰。
值得注意的是,侯孝海的离职恰逢华润啤酒业绩承压之时。公司此前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全年营收386.35亿元,同比下降3.57%;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下滑8.03%。这是华润啤酒七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作为对比,行业内的有力对手燕京啤酒仍保持稳健增速,2024年报显示,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达63.74%。
2021-2023年间,侯孝海主导收购了景芝、金种子以及金沙三家白酒企业。然而他在白酒行业的报复并未得到兑现。
根据新浪财经报道,景芝目前的营收体量尚可能不足10亿元。金种子酒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金额分别达1.87亿元、0.22亿元及2.58亿元。被寄予厚望的金沙也让其吃了个大亏,作为华润啤酒唯一并表的白酒业务,营业额21.49亿元,同比仅增长4%。
侯孝海曾表示,中国啤酒产业正处于逐步向高端化的第二阶段,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未来可能还要进入健康环保的第三阶段。遗憾的是,离任前侯孝海并未能彻底完成高端化。
虽然侯孝海执着于白酒业务,并且其投资布局都未成功,但他在任华润啤酒时的薪酬仍相当丰厚,任期年收入最高达847万元。即便中间经历回调,直到2024年,侯孝海薪酬仍有360万元。恰逢这个节点,侯孝海的“大动作”不禁让外界对华润啤酒的成长性有了新的疑虑。
业内人士分析,华润啤酒近年对高端化的执着布局导致大众价格带产品投入不足,同时其白酒业务拓展未达预期,面临"高端产品上不去,大众产品下不来"的尴尬局面。过渡期内,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将暂时承担董事会主席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