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再启新程,“七一”精神照亮时代征途
2025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4岁的生日。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民族希望,在历史的洪流中破浪前行,逐渐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七一建党节的确定,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庄严诞生。但由于战争年代档案资料缺失,再加上中共一大召开时的机密性和会议期间的仓促转移,与会人员难以准确回忆起具体日期。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首次提出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1941年,中共中央正式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并延续至今。
建党纪念日意义深远,它是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深情回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烽火硝烟,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党始终坚守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它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弘扬,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对党员来说,这是回望初心、强化使命担当的契机;对群众来说,是了解党、认同党,共同投身国家建设的动力。
建党节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青少年前行的道路,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青少年通过参与建党节的各类纪念活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领悟党的伟大精神,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今年建党节,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人们怀着崇敬之情参观展览,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在天安门广场,盛大的升旗仪式庄严肃穆,人们在国歌声中向伟大的党致以崇高敬意。
聚焦河南,众多活动精彩纷呈。7月1日,在商丘,新发展的党员们举行了入党宣誓活动,他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誓言铿锵有力,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商学院联合学校“明德”网络思政育人马欢欢工作室,与研究生支教团远程联动,以“小故事”为切入口,将伟大建党精神传递给甘肃的孩子们,点亮他们的理想明灯。在支教的最后一个月里,河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走进当地10余所中小学,系统宣讲30余场,直接参与的学生超3000人次。郑州文艺轻骑兵携手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在郑州地铁郑州东站、会展中心站,以激情澎湃的红歌快闪活动,向党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快闪表演+抖音直播”的形式,线上线下共同营造出浓厚的庆祝氛围。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策划发起的2025年“炙热七月,寻着书香忆初心”主题推广活动于7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百姓文化云、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等渠道开展,首日直播吸引超40万网友关注参与。活动围绕“红色精神我传承”“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活动我参与”三大板块开展,以多元形式创新推动红色教育入脑入心。登封邮政分公司与嵩阳办事处鸡鸣街社区携手开展党业联建便民体检公益活动,为170余位老党员、退役军人合作商户及邮政VIP客户送上家门口的体检。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党纪念日的重要意义,我们仍需持续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红色文化资源等,让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更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将建党纪念日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践行党的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此外,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建党纪念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庆祝、共同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铭记建党节的意义,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复兴梦想,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荥阳市环翠峪管委会 方明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