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母校感党恩,挺膺担当向未来

西窗微雨 原创

2025-07-02 15:27

 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张国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受邀来到弘毅高中,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尤其是我的作品被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集体朗诵,我感觉特别的荣幸与自豪!因为这里也是我的母校。四十多年前,我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虽然她后来更名为弘毅高中,但土地是有记忆的,建筑物也是有灵性的,这里永远是我挥洒过青春的地方,也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所以看到你们,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这片土地、这座校园可谓人杰地灵,她曾经是中牟学子最向往的学府,从这里走出过很多人才。

   我们国家是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是在1980年考上的高中,在我上学那会儿这里叫中牟一高,我记得当时共招了六个班,300人。那个时候生活与学习条件特别艰苦。 贫穷也是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当时生活水平很差,我们喝的是黄面汤,吃的是黄面馍、大锅菜,条件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吃上白馍。大锅菜里永远都是萝卜、白菜、冬瓜、粉条,偶尔也会有块豆腐,就这菜很多同学也舍不得买,从家里捎点儿瓜豆,一吃就是一星期。

    同学们每次回家,大多数人是步行,连自行车都很少。路远的要走几十里路。 穷则思变,虽然生活艰苦,但同学们心无杂念,相互比拼学习,千方百计也要考上大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家都穷,也就无从比吃穿了。那个时候作息时间相对比较灵活,晚自习放学后,很多同学不愿走,学到很晚,经常被老师撵着回寝室,早自习又是摸黑偷偷溜进教室。

    我那时特别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一旦遇到好书,总会想方设法把它买下来。我还经常去化肥厂通过熟人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抓紧阅读的同时,我也会认真的做好读书笔记。当时我订的有《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十月》等,那个时期对知识的渴求,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当时同学们学习热情都很高涨,把报国的理念根植心底,当时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钱学森、华罗庚、陈景润……我在高中不但遍览了国内的名著,也涉猎了很多外国文学。

    这样的的读书经历让我终身受益。高中毕业之后,我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虽苦,却是人生的基石;读书虽苦,‌却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读书虽苦,却是看世界的最佳通途。同学们!努力读书吧!时光不待,吃暂时的苦,却能换来一世的甜。

    我非常羡慕同学们,你们也算是我的学弟学妹们!我羡慕你们正值青春,有无限美好的人生蓝图正等着你们去描绘。毛主席曾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今年正值党的104年华诞,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欣逢盛世,共处一个伟大时代,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大业一片光明。我曾写过一首《十赞共产党》,这首诗上了学习强国平台,被刻在郑庵镇福山社区的感恩广场。全省各地市组织部部长前去观摹,问我写这首诗的初衷是什么,我是这样回答的:“过去我们的老村,风吹一脸灰,下雨两脚泥。自从进了社区之后,生活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服务一应俱全,幼儿园、医疗足不出院即可享受,并且居住环境优美,这一切都是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我同社区的老人们聊天,他们说:“现在的日子,做梦都没想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看今天的叙利亚、乌克兰,到处燃烧着战火。那里的人民每天都面临着贫穷、饥饿、流血和死亡,他们发自肺腑的盼望着和平,没有国有哪家?没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人民的幸福就无从谈起。

    大家如果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故乡就在乌克兰,他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却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如果保尔地下有知,看到今天的乌克兰,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

    你的每一次努力都是生命中的杰作,

    你的每一粒收获都值得赞扬。

    在平凡中演绎春花秋实,

    不祈求佛祖的意外加持,

    希望你们在学习中获得无限的能量,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扬帆起航!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