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坤:山碑初识文心远,军旅长修艺境真
乡民所书联句、节令帖纸,笔致虽未工,然神采可亲。少年观之,如临佳境。静时自摹,行间自省。有人执笔而神清气定,其神情之笃,其从容之貌,皆足以动其心弦。所求非名,而是纸上之安;所向非利,而是心中之喜。
及其长,曾择画为途,终以书为本。画需设色,书贵简洁。一笔一划,直通心路。每谓:“书在实用,亦在审美。”书法之美,先在可读,继以神形。此言不虚。
人生有转处,犹水逢溪。邱世坤入伍报国,军旅岁月,苦而不哀。操练之隙,辄临古帖,手不离毫,心不离文。阅书画报刊,习古人笔意。训练虽劳,精神却清。人皆以时少为托辞,而彼曰:“寸阴可掬,何惜寸墨。”故功日进,艺渐丰。
军中无市声之扰,无俗务之累,沉潜于墨,笔随心动。参展比赛,不计成败;临池练字,不厌其烦。此中枯燥,外人难知,而其甘之如饴。久之,书有古气,笔含清韵。
书成一纸,墨痕未干,气象已现。或以成语立意,或取典雅之句。语不俗近,意在教化。字不浮艳,情在沉潜。曾书“积学储宝”“润物无声”,一在于蓄,一在于泽。藏锋起势,运笔中正。形与神协,文与墨融。非为对联,胜似对联。观者驻足,意绪随之。
邱世坤之好,隶书为最。其体势平和而不弱,章法古雅而不腐。隶书字形方整,波挑飞扬,正可寓其心气。笔划沉着,墨色温润,浓淡相宜,节奏自然。中堂成轴,静穆之中藏灵动,肃然之间孕逸意。
书非形也,亦非墨也。字里有气,有节,有思,有境。其所作,讲形法而不拘形,重气脉而不滞气。笔笔凝神,字字有骨。如山林之幽,如云水之远。初视简淡,久看沉深。非久修者不能为,非静心者不能赏。
其言曰:书之为道,在于和。形与意和,体与气和,章与篇和。观其作品,知其人心。不即不离,不华不俗。用墨如施礼,用笔如处世。不喧不扬,而自具风仪。
书虽成艺,未忘其教。凡展评之事,多有参与。书论亦有论撰,心向后学。讲章有理,评语有度。不倚年资,不以资历自重。讲者诚,授者静,听者悦。凡有问书道者,皆耐心而答。以艺感人,以文润人,是其恒志。
今其艺,已臻成熟之境。其心,依旧恬淡如昔。书为心迹,不为雕饰。作品不求惊世,但求动人。纸短情长,字中自有山水之意、世道之情。赏其书,如入净境;阅其字,如听清音。
一纸半幅,见其本色;尺素盈幅,通其志怀。是书也,出于心,入于世,清而不冷,和而不弱。若曰书艺之正脉,其人可传;若曰艺道之践履,其名可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