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永不掉线:东软布局智慧养老

媒体训练营 原创

2025-07-01 10:44

当85岁的母亲爬上梯子拿书架上的书籍,65岁的女儿写了一张纸条“爬高会摔死”贴在书架上,母亲回以“不爬高也会死”。这是电影《妈妈!》的开头,狭小的空间,母女之间的争执,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

65岁的女儿终身未嫁,与85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女儿前往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母亲不得不照顾女儿,她开始健身、竭力乐观……

每一代人都将老去,随着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更成了当代人最关切的问题。“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同时代的人的共同理想,现在面临着挑战。

日本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化阶段,常被当作我国的参考,去年日本孤独地死在家里的老人有7万人。一个让人震撼的例子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死了七天后,警察去调查为什么死了七天没人发现,打开了邻居的门,结果邻居也死了好几天。

如何破解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的难题?东软集团创始人、荣誉董事长刘积仁认为:信息技术、智慧技术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答案。

6月21日东软智慧养老论坛在沈阳召开,刘积仁在总结了其对日本调研结果的基础上说:日本希望用东软的信息技术赋能养老。日本方面说他们过去面临的问题是“缺少平台,都是孤岛,互相没有联系,没有效率”,这恰好是东软的强项。

“互见性(Co-veillance)”是《连线》杂志的主编凯文·凯利在《2049》一书中新创的一个词,他认为数据的透明、共享和普惠是AI持续进化的基础,必将带来高效的治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互见性”就试图在数据的搜集、共享和使用过程中引入全新的规则,让数据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让每个人都保留相应的权益。透明和互见性也是我们尝试去重新定义隐私、版权、监控等概念的努力。

目前,东软已经与沈阳、大连、福建、南宁、佛山等省市达成合作,布局运营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城市银发产业的平台经济模式。中国在信息化治理实践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日本希望引进的,正是这样的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互见性”很好地描述了终极信息化的社会治理,是AI赋能治理的高级形态,能充分发挥AI赋能科学决策的能力。城市养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拼图,东软在信息化方面的实践也是终极信息化社会构建的实践。

1

互赢共生:东软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6月18日,“盛情康养”沈阳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盛情康养”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沈阳市民政局、东软集团、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联合打造。

2024年4月25日,民政部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拟入选地区名单的公示》,沈阳市等48个地区成为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盛情康养”的成立是落实这一政策的重大进展。

“盛情康养”平台围绕老年人的需求,覆盖居家服务、医护到家、焕新商城、老年大学等30类核心养老场景,汇聚700多家养老服务商,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全覆盖,线上-线下-配送全流程、教育-医疗-康养全方位的智能养老服务新模式。

沈阳的实践不是孤例,目前东软已经与沈阳、大连、福建、南宁、佛山等省市达成合作,布局运营城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城市银发产业的平台经济模式。

在福建,东软携手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共同构建起“1+3+N”数字城市发展生态链。其中,“1”代表数据价值要素生产空间,“3”为三个民生服务平台,旨在带动“N”个上下游产业实现创新协同发展,形成“数据服务-平台运营-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三个民生服务平台分别是康养公众服务运营平台、城市人力资源发展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

无论沈阳的“盛情康养”,福建的“1+3+N”数字城市发展生态链,还是大连、南宁、佛山等省市的平台,东软都是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构造一个“互赢共生”的平台,把传统养老面临的问题通过生态的方式完美地解决。

东软首先跟政府合作,通过城市的数据价值化把一个城市里被养老的对象、被服务对象、服务的机构等精准地数字化,通过平台在实体空间交易过程中精准兑现,降低成本。为了方便老人,平台跟医保打通可以直接扣医保。

一个人口千万的城市,有几百上千个照护中心,有几十上百个服务平台的供应商,有数以百万计的需要照护的老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过去很难精准配置资源与需求。

刘积仁说,基于IT服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就能精准配置资源与需求,把每一个养老中心变成一个综合体,既是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医疗中心,也是活动中心、学习中心,节约社会运营成本。

按照东软的规划,未来的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会有大量的旅游机构、医疗机构、医院、教育机构、设备租赁机构等连接在一起,政府用这个平台监控所有的健康护理的行为,对服务者的资质进行度量、考核、监管。

东软打造的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类似淘宝、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一段对接供给,一段对接需求,高效匹配供需;同时又与传统互联网平台不完全一样,政府指导、行业参与,满足了民生工程需要配合监管,安全运行的要求和特点。

东软打造的平台是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一个民生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围绕数据价值化开展业务,东软内部将其视为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将围绕“数据价值化”开展业务。

2

生态共建:引线串珠盘活资源

建设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的基础资源是数据,关键能力是技术,核心逻辑是数据价值化,而数据价值化正是东软过去用三十多年完成的实践。基于数据价值化模式,养老不是挑战,银发也能经济。

东软构建了覆盖“技术-服务-生态-人才”的全产业链,包含城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医疗保障、居家护理、医养服务、专科医院、康旅服务、老年大学、专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银发经济产业生态布局,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资源:

参与25个省医保平台建设,为29个试点城市提供长护险服务管理、业务经办、全流程监管等数字化支撑服务,为40多万医保定点机构以及云药房提供医药服务;

建立29家城市云医院平台,拥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平台,覆盖2亿城市居民,提供224项居家医疗服务项目;

在大连累计投资超20亿元,建设了辽宁首家集“医、康、养、护”于一体的综合医养科技园区,已经建成运营一家三级心脑血管专科医院、一家三级标准建设的口腔专科医院和一家国际化高端养老照护中心;

东软还在辽宁、四川、云南、海南等省份建设6个健康度假酒店,为康旅度假、老年游学、教育实践提供服务;

此外,东软开设凤凰学院提供老年教育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创新老年教育课程,持续激发老人活力,并通过东软三所大学推进银发经济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

刘积仁说:东软在各地医保有40%的份额,医院有30%的份额。过去,东软助力行业完成了数据积累,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技术创新实现数据价值化的路径,东软的健康度假、老年教育大学、医养科技园区都是数据价值化的标杆。

关于数据价值化,东软集团轮值CEO徐洪利举了商保的核保和核赔作为例子来说明:商业保险的精算师想对城市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类人群制定一个健康保险产品,就需要知道这个城市20至30岁、30至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每年这方面的消费,才能完成定价。

定价后的销售过程中需要核保,出险之后需要核赔,大数据在核保与核赔过程中也能发挥价值。过去是线下体检核保,现在利用大数据就可以自动核保了;过去核赔的过程是人工的,现在也能线上完成。

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平台、数据提供方(数商)分润的空间就有了,利用这些利润用于技术平台运营、维护、数据生产,然后产生更多利润,吸引更多生态链伙伴参与,带来更多社会效益。

历经过去数十年的发展,社会在养老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价值,需要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就是那根线,串起来东软多年来积累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串起了丰富的社会养老资源。

为了串起东软内部资源,东软集团由“智慧城市研究院”来牵头整合内部资源。东软以“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创新引领智慧养老”为使命,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也是东软“使命必达”的必经台阶。

3

银发经济:终极信息化红利

过去很多人很向往退休,退休就可以回家抱孙子了。现在这种向往正在沦为“空想”:年轻人都不生孩子了。

人口不断下降、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今天的社会面对的挑战远非“抱不着孙子”那么简单,由于科技的发展、高质量医疗的发展,医疗需求在增加,医疗费用也在增加,养老事业面临挑战,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日本比我们先进入老龄化、少子化阶段,过去公认日本在这方面的探索全球领先,日本也是东软在养老方面研究的对象。

在与日本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日本希望用东软的信息技术到日本做养老。日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尽管日本多去在养老方面进行了很多投入,但没有平台,都是孤岛,互相没有联系,没有效率,中国的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解决的就是效率问题。

过去四十年是中国从信息化弱国成长为信息化大国的四十年,PC时代落后,PC互联网时代跟跑(很典型的就是Copy to China(C2C)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并跑(某些领域甚至领先全球,比如新四大发明现象)。

AI时代会怎么样,乐观的预测是领跑。尽管我们在原生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仍然落后美国,但在基础设施、应用创新方面已经领先全球,再加上庞大的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应用创新的优势必然演化为原生技术、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

能被卡脖子的技术越来越少了,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从信息化大国到信息化强国,我国有计划在AI时代完成。平台创新我国领先全球,日本养老行业向东软取经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东软是中国由信息化弱国到信息化大国的见证者、参与者,参与了医疗、人社、社保、金融、教育、电力、税务、政务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这些投入已经成为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未来从大国到强国,东软会沿着这条轨道继续前行。

凯文·凯利在《2049》一书中思考“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会怎么样”是认为:中国善于利用善用AI,中国有可能成为终极的信息化国家,成为全球信息化治理、创新、生产的典范。

终极信息化国家的基础是领先全球IT基础设施,这是一个通过海量数据赋能创新的大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各个层面的大数据推动应用层面的创新,其中包括中国在城市养老方面的创新。

人口红利消失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这些年行业焦虑的问题,答案或许就是“终极信息化红利”。在“终极信息化”红利的大背景下,养老不是问题,而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机会。

4

普惠养老:呵护人间烟火

技术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结果就是普惠。东软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就是利用技术的能力,对接大数据机构,对数据进行标注,实现数据的价值化,实现普惠养老。

基于历史的积淀,2023年的时候东软着手转型,往数字化和运营的方向走。东软选择了这三个场景,一个是养老的场景,第二是就业的场景,第三是医疗的场景。

养老是民政部门主管,就业是人社就业局主管,医疗是卫健委主管,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数据。现在东软通过大数据局与数据授权商,把数据汇集起来,用这些数据对场景赋能。

比如民政发高龄补贴,民政社区养老院的床位补贴,关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等级鉴定等,过去是人工鉴定,现在可以通过数据鉴定了。

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养老商城里面以旧换新,让老人通过平台可以直接进行交易,适老化的改造产品直接在线上进行采购,仅在沈阳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就汇聚了几百类的商品。通过小程序,老人或子女与监护人能在线订餐、购物。

一个法库的老人想选择浑南、康平等地的养老机构,可以在线查询床位、价格、周边环境、餐食、公共区域、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而且可以选择三维立体的显示。从体验上看,结合了携程与贝壳找房的长处。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所有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旅游、家政、医疗、足浴、金融保险,都能入驻到这个平台,简单说就是一个B端和C端交易和撮合的平台和场合,类似天猫、京东。

按照这个规划,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满足了老人、政府、数据拥有者、养老产品供应链、服务供应商各方的需求,基于先进的AI能力,实现了数据的价值化。

徐洪利说,搭建这个平台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数据的融合:单独把一个部门的数据拿过来,它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必须把各个部门的数据融合起来。融合数据,不止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行业背景。

中国的养老格局“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提供了一个为所有人,包括低收入的老人、居家养老的人、到医院费劲的老人、孤寡的老人服务的平台。

呵护人间烟火,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得到照顾,让健康永不掉线,城市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正在将这一理想化的目标变成现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