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突围的西凤样本:不止超额完成任务那么简单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7-01 10:37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存量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西凤酒15年6年品牌以一份“提前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的成绩单,成为逆周期增长的典范。这份韧性背后,是其在数智化转型、品质坚守与渠道共生等维度的系统性突破,为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实践样本。

数智化转型:从工具创新到生态重构

不同于简单的技术嫁接,西凤酒15年6年的“数智化营销赋码项目”构建了一套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路数字化体系。通过“一物四码”技术,品牌不仅实现了对渠道窜货、假冒伪劣的精准管控,更通过消费端扫码互动,搭建起与用户的实时连接。

2025年上半年,品牌以“月月抽奖、瓶瓶有礼”的形式,累计向消费者发放超千万现金回馈及近千份实物大奖,既提升了开瓶率,更沉淀出百万级消费数据资产。而在庆阳、三门峡等省外市场的试点拓展,则通过“以点带面”的数字化渗透,为全国布局打下基础。与华为云的战略合作,更让其数智化能力跃升至行业前沿,实现从“营销数字化”到“数字生态化”的进阶。

品质与渠道:穿越周期的双轮驱动

在品质层面,“不销当年成品酒”的铁律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壁垒。这种对陈酿标准的坚守,不仅塑造了“滴滴陈藏”的口碑,更在价格波动的市场中稳住了产品价值锚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渠道端的“共生哲学”同样亮眼。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压货难题,品牌坚持“不压货、保顺价”原则,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让经销商轻装上阵。25年来,这种“不与渠道争利”的理念,培育出一批与品牌共成长的合作伙伴,在行业调整期反而成为稳定的增长基本盘。此外,通过禧福祥美术馆体验活动等创新形式,渠道伙伴与品牌的绑定从利益层面延伸至文化认同,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粘性。

文化赋能:经典品牌的价值再生长

连续畅销24年的底气,更源于品牌对文化内涵的持续深耕。2025年上半年,从支持《长安印典》丛书出版到举办跨界公益音乐会,西凤酒15年6年将凤香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既巩固了“经典国货”的形象,也通过美育合作等形式触达年轻群体。

这种文化赋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数智化、渠道策略形成协同:数字化工具让文化传播更精准,渠道网络让文化落地更扎实,最终形成“品质为基、数字为翼、文化为魂”的增长闭环。

在行业增速放缓的当下,西凤酒15年6年的实践证明:穿越周期的核心,不在于对短期流量的追逐,而在于对长期价值的坚守与创新。这种以用户为中心、以生态为依托的发展路径,或许正是传统品牌在新时代破局的关键。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