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夕阳忆党恩 专业社工守护五保老人精神家园

二七区和鸣社工 原创

2025-06-27 17:18

 2025年6月26日下午,新郑市民政局“物质+服务”项目中心城区民政服务站,在市民政局指导、和庄镇政府支持及和庄敬老院配合下,于敬老院餐厅成功开展“情暖夕阳,共忆党恩”主题活动。针对30名五保自理老人的特殊性及场地无影音设备的限制,社工通过专业化介入,将红色教育与适老服务有机融合,打造兼具温度与专业度的精神关爱场景。

需求导向的方案重构:从场地限制到适老创新

活动前,社工通过预调研发现,30位老人均为五保户,虽具备自理能力,但长期缺乏集体互动,且餐厅场地无法播放视频。基于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专业视角,团队将传统活动流程重构为“动态游戏+口述历史+肢体表达”的三维模式:取消视频播放环节,增设“萝卜蹲”下肢互动游戏,以小组协作形式锻炼肢体协调性;将文字资料转化为图片故事卡,通过“长征故事图片接力”引导老人以口述方式参与红色记忆传承,既规避场地限制,又契合老年群体具象化认知特点。

专业手法贯穿全程:从破冰介入到情感赋能    

活动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支撑,形成“生理-心理-社会”三维服务框架。在“萝卜蹲”游戏中,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技巧,将老人分为“红船组”“党旗组”“幸福组”,通过游戏互动打破社交隔阂,最终以生活物资(卷纸、剪指甲刀等)作为正向激励,强化群体归属感;红色故事分享环节,社工采用叙事治疗理念,不仅由工作人员讲述红船故事、王二小事迹,更通过“图片抽选-小组分享”机制,引导老人成为故事讲述主体,其中82岁的张爷爷分享长征图片时提及“年轻时见过送粮队”,社工及时运用倾听、共情技术,激发其对个人生命历程与党史关联的深度思考。

肢体叙事中的党建融合:手势舞里的代际对话

在“手势舞+红歌传唱”环节,社工结合老年运动特点,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转化为简单重复性手势,配合蓝牙音响现场教学,实现“认知-动作-情感”的多维渗透。当30位老人挥舞小党旗齐唱时,社工捕捉到76岁李爷爷不自觉湿润的眼眶,随即通过个别化沟通了解到其曾受惠于五保供养政策,这一细节被及时融入后续的党旗合影环节——社工鼓励老人讲述“党带来的好日子”,将抽象的党建教育转化为具象化的生命叙事,形成“政策认知-情感认同-价值共鸣”的专业服务闭环。

专业服务的延伸效应:从40分钟到长效支持

活动结束后,社工团队立即启动专业服务延续机制:将现场照片、视频制作成电子相册赠予老人,通过视觉化载体强化记忆留存;同步将活动素材整理为案例报告,发送至新郑市民政局“物质+服务”项目群,既展示服务对象风采,也为同类困境老人服务提供专业参考。和庄敬老院负责人表示:“社工们用‘去技术化’的设计让老人真正参与进来,这种‘看得见的专业’比华丽的设备更贴近老人需求。”

此次活动彰显了社会工作“个别化”“非评判”的专业原则,通过对场地限制的创造性转化,将红色教育与老年精神关爱深度融合,为五保老人群体构建了“生理安全-情感归属-社会参与”的支持网络,也为基层党建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实践样本。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