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桥古村:影视取景的“时光秘境”,历史与美学的完美交融

正观登封 取材网络

2025-05-26 10:13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近期,“随着《开业当大吉》在袁桥古村的开机,这座隐匿于郑州登封的“中原古村落历史标本”,再次成为影视创作的焦点。继《国医少年志》《功成名就日,衣锦还乡时》《听我给你吹》等作品后,袁桥古村以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景观场景,成为导演眼中的“天然摄影棚”。以下从四大维度为大家解析其不可替代的取景优势。

原生态古建筑群:跨越时空的影视画卷

袁桥古村保存了自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完整古建筑体系,涵盖 三进四合院、避难碉楼、古寨门、明清民居群 等历史建筑。其中, 三进四合院 以青砖黛瓦、雕花木窗、斑驳土坯墙为特色,院落互通却独立,细节处如影壁砖雕、门洞青瓦,均保留原貌,无需置景即可呈现“庭院深深”的历史质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 明代避难碉楼 与 地下逃生地道 ,其沧桑的外观与内部结构,为战争剧、悬疑剧提供了真实场景。而 袁氏祠堂 与 古戏楼 等建筑,则承载着家族文化与市井烟火,适合拍摄家族史诗或民俗题材。

多元景观:一村包揽四季风华

自然之美:600年古槐树、300年古枣树与千亩梨园,春日梨花如雪,秋日硕果缀枝,为田园剧、爱情剧增添诗意;湖畔假山、石拱桥与泛舟场景,则构成江南水乡般的写意画面。

人文之韵:传统婚嫁场所的红绸喜联、雕花影壁,再现“男骑马、女坐轿”的古典婚俗,成为古装剧的绝佳布景;而春节庙会的舞狮、打铁花、篝火晚会,则能生动展现民俗文化的热烈与鲜活。

红色印记:作为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村内保留革命遗迹与红色文化陈列馆,为历史正剧提供真实背景。

文化底蕴:故事生长的土壤

袁桥不仅是一座建筑博物馆,更是 “历史+红色+慈善”文化交织的活态村落。村中非遗技艺如剪纸、拓片等,可融入剧情展现手艺人的坚守;慈善文化传承与孝贤家风,则为现代剧提供温情叙事线索。此外,古村开发的 农耕文化展厅 与 地坑院 ,还原中原传统生活方式,为年代剧注入真实生活气息。

配套支持:拍摄与保护的双赢模式

袁桥村在保护性开发中注重 “修旧如旧” ,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原貌,确保影视取景的历史真实感。同时,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村内已建成文化活动中心、餐饮住宿设施,可满足剧组后勤需求。当地政府与企业还积极推动 文旅融合 ,通过庙会、梨花节等活动积累大型活动经验,为剧组协调群众演员、民俗表演团队提供便利。

袁桥,让镜头与历史对话

从《功成名就日,衣锦还乡时》的家族叙事,到《开业当大吉》的市井喜剧,袁桥古村以“一村千面”的包容性,成为影视创作的宝藏之地。其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原生风貌,与代代延续的文化脉络,不仅为镜头提供美学支撑,更赋予作品深层的文化厚度。未来,这座“活着的古村落”或将成为中原影视IP的新地标,让更多故事在时光的褶皱中生根发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