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股份的“致命矛盾”:业绩连跌三年,为何敢把9成利润揣进腰包?
原标题:慕思股份的“致命矛盾”:业绩连跌三年,为何敢把9成利润揣进腰包?
在竞争激烈的家居市场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床垫第一股”慕思股份(001323.SZ),如今正深陷业绩泥沼,股东回报与长期战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业绩下滑,成长失速
2022年,慕思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上市前,它凭借亮眼的业绩成为行业成长“黑马”。2019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营收增速分别达到21.16%、15.29%和45.56%;净利润增速也分别为53.19%,61.06%、27.99% ,这一成绩使其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
然而好景不长,上市后,慕思股份的业绩迅速变脸。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0.31%和4.03%;净利润增幅也仅为3.20%和13.25% ,增长明显乏力。到了2024年,尽管营收止住下滑趋势,微增0.43%至56.03亿元,但净利润却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4.36%至7.67亿元 ,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7.67%,收入增长近乎停滞。进入2025年,情况仍未好转,一季度营收为11.21亿元,同比下滑6.66%;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下降16.43% ,降幅进一步扩大。
从产品线来看,作为核心业务的床垫,2024年收入虽有3.78%的增长,达到26.7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7.81% ,但毛利率却从上年的62.33%降至61.42% 。而床架、沙发和床品等其他产品线表现更差,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高分红引质疑,战略受挑战
在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慕思股份2024年的分红方案却显得格外“大方”。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总计派发现金红利3.94亿元,叠加中期分红,全年累计分红6.89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89.79% 。公司实控人王炳坤、林集永合计持股76.48% ,直接从分红中获益约5.27亿元。
如此高比例的分红,在公司业绩下滑、经营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有投资者直言:“在公司需要资金进行渠道改革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如此大规模的分红,让人不禁怀疑公司管理层是否真正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在渠道增速放缓、三费高企、智能化转型尚未取得成效的当下,慕思股份将九成净利润用于分红,无疑让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渠道转型阵痛,费用居高不下
慕思股份作为床垫行业头部企业,虽已构建多元化、全渠道销售网络体系,但目前仍深陷渠道改革的阵痛之中。线下渠道方面,2024年专卖店数量从5700余家减少至5400家 ,经销渠道营收同比下滑0.26%至41.5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降至74.1% ,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这背后是传统经销商模式在流量碎片化时代的困境,线下门店租金、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客流量却被线上渠道大量分流。例如,某一线城市经销商透露,其门店年租金超200万元,但日均进店客流量不足20组,转化率不到10%。
线上渠道同样问题重重,虽2024年电商业务营收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6.04% ,但毛利率却同比下滑1.32个百分点至52.71% ,远低于线下渠道。高昂的平台佣金、物流成本以及激烈的价格战,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以某头部电商平台为例,慕思需支付15% - 20%的佣金,再加上直播带货的坑位费、流量投放成本,使得部分产品线上售价甚至低于线下进货价,引发经销商集体抗议。此外,其全资子公司慕思电商2024年营收7.64亿元,却净亏损20.86万元 ,也对母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费用方面,慕思股份的销售费用率长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0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一直维持在24%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25.05% ,主要用于品牌推广、门店运营及电商渠道补贴。尽管公司通过多种营销方式试图增加收入,但高昂的营销成本并未有效转化为收入增长。比如,慕思曾斥巨资赞助某热门综艺,节目播出后品牌搜索量仅提升5%,转化率不足1% ,被质疑“烧钱换流量”模式不可持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研发投入滞后,2024年研发费用虽增长10.51%至2.05亿元,但占营收比重仅3.66% ,在智能化转型中技术实力略显不足。
智能化转型艰难,竞争格局严峻
面对渠道与费用的双重压力,慕思股份将智能化转型视为突围的关键方向。2024年,公司推出旗舰产品T11 + AI智能床垫,搭载潮汐算法2.0,基于超百万组人体工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能结合体动、心率、呼吸等多维监测,实现主动调节与个性干预。然而,目前智能床垫市场渗透率较低,2023年国内智能床垫渗透率不足5%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5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慕思股份虽凭借“智能硬件 + 健康数据 + 服务闭环”的商业模式抢占先机,但产品的高端定位与高昂价格(如T11 +售价超万元)限制了其规模化扩张。
当前,家居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顾家家居、喜临门、敏华控股等企业通过全渠道布局与性价比策略,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慕思股份虽定位中高端市场,但存在价格模糊与渠道冲突问题。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位消费者投诉其线下购买的产品价格与线上存在价差,或线下不同门店价格不一致。此外,直播电商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慕思股份急需在品牌溢价与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
慕思股份如今面临着业绩下滑、高分红争议、渠道转型困境、费用居高不下以及智能化转型艰难等多重挑战。未来,公司能否化解这些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时间检验。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